114、当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需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设有明显提示标志。
A、1.00h B、1.20h C、1.50h D、2.00h
115、避难层的设置,保证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大于( ),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45m。
A、50m B、60m C、70m D、80m
116、避难层的净面积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 )计算。
A、5.00 人/m2 B、6.00 人/m2 C、7.00 人/m2 D、8.00 人/m2
117、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
A、13m B、15m C、17m D、19m
118、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供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得小于( )。A、100m2 B、120m2 C、149m2 D、169m2
119、下沉式广场防风雨蓬不得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要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得小于室外开敞空间地面面积的( ),开口高度不得小于1.0m;
A、10% B、15% C、20% D、25%
120、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楼梯间、室外楼梯或与相邻区域连通处,设置门斗等防护措施。门斗的隔墙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 的防火隔墙,门采用甲级防火门并与楼梯间的门错位设置。
A、1.00h B、1.20h C、1.50h D、2.00h
121、办公室、休息室不得布置在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内。如必须贴邻本厂房设置时,建筑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 ) 的非燃烧体防护墙隔开和设置直通室外或疏散楼梯的安全出口。
A、1.50h B、2.00h C、2.50h D、3.00h
122、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泄压设施的材质宜采用轻质屋面板、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并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尖锐碎片的材料。作为泄压设施的轻质屋面板和墙体的质量不宜大于( )。
A、60kg/m2 B、70kg/m2 C、80kg/m2 D、90kg/m2
123、爆炸危险环境的配线工程选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铜芯导线或电缆的截面在1 区为( ) 以上,2 区为1.5mm2 以上。
A、1.0mm2 B、1.5mm2 C、2.0mm2 D、2.5mm2
124、为避免过载、防止短路把电线烧坏或过热形成火源,绝缘电线和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不得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 )倍.
A、0.50 倍 B、0.75 倍 C、1.00 倍 D、1.25 倍
125、供暖管道不得穿过存在与供暖管道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房间,必须穿过时,检查是否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同时,供暖管道与可燃物之间保持的距离满足以下要求:当温度大于100℃时,不小于( )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不大于100℃时,不小于50mm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
A、50mm B、70mm C、90mm D、100mm
126、在散发可燃粉尘、纤维的厂房内,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得超过82.5℃。输煤廊的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得超过( )。
A、130℃ B、140℃ C、150℃ D、160℃
127、对燃气锅炉房,检查是否选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风机,且排风量满足换气次数不少于( )。
A、8 次/h B、9次/h C、10 次/h D、12 次/h、
128、当外墙体保温材料选用非A 级材料时,检查其外侧是否按要求设置不燃材料制作的防护层。建筑首层的防护层的厚度一般是其他楼层厚度的( )。A、 0.50 倍 B、1.00 倍 C、1.50 倍 D、2.00 倍
129、当外墙体采用用B2 级保温材料时,检查是否每层沿楼板位置设置不燃材料制作的水平防火隔离带,隔离带的设置高度不得小于( ),与建筑外墙体全面积粘贴密实。
A、50mm B、100mm C、200mm D、300mm
参考答案:114.D 115.A 116.A 117.A 118.D
119.D 120.D 121.D 122.A 123.D
124.D 125.D 126.A 127.D 128.D
129.D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