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网考网考试中心的统计分析,在2015-2-2日成人高考语文习题练习中,以下试题答错率最高:
第1题: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庆节那天,市政府组织了盛大的烟火晚会,一时间,空中(天花乱坠),场面壮观而美丽。
B.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必须开禁,否则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C.对于公益事业,他(甘之如饴);对于奢侈享受,他弃之如敝屐。
D.抗洪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81%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2题:
【分析解答题】六国论
苏轼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答错率:95%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3题:
【分析解答题】家喻户晓
,答错率:73%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4题:
【分析解答题】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在体制上是属于令、引、近、慢中的哪一种?这首词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错率:50%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5题:
【填空题】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网考网参考答案:惟有杜康,答错率:48%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6题:
【单选题】
贾平凹的小说有 ( )
A.《月迹》 B. 《心迹》 C.《浮躁》 D.《丑石》
网考网参考答案:C,答错率:34%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7题:
【单选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自缢(yì)伶俜(pīn)编纂(zuǎn)载(zǎi)笑载言
B.契(qiè)阔婀娜(nuó)修茸(qì)渐(jiàn)车帷裳
C.诘(jié)问诟(ɡòn)厉詈(lì)骂不可遏(è)制
D.解剖(pāo)吐哺(pǔ)煦(xū)暖熠(yì)熠发光
网考网参考答案:C,答错率:82%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8题:
【单选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网考网参考答案:D,答错率:83%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9题:
【分析解答题】举一反三
,答错率:61%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第10题:
【分析解答题】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论点。
(2)作者以“用兵致胜”的要诀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3)文中所引的两句诗属于何种论据材料?这两句话的内容与论点构成怎样的关系?
(4)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认证方法?
,答错率:42%
查看解析:点击查看解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