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考试

成人高考语文易错题TOP10(2015-3-24)

2015年03月25日来源:成人高考考试 所有评论

根据网考网考试中心的统计分析,在2015-3-24日成人高考语文习题练习中,以下试题答错率最高:

1题:
【分析解答题】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问:(1)冯谖弹铗而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是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2)这段文字对冯谖采用哪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答错率:56%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2题:
【单选题】

下面句子由于关联词语位置变化,表意受到影响的一组是()
A.
①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②虽然他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B.
①我们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②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92%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3题:
【单选题】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
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C、周瑜和小乔D、吕布和貂蝉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98%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4题:
【填空题】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
网考网参考答案:韩非子,答错率:81%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5题:
【单选题】

在《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猛将是()
A、吕布B、关羽C、赵云D、典韦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74%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6题: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括号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庆节那天,市政府组织了盛大的烟火晚会,一时间,空中(天花乱坠),场面壮观而美丽。
B.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必须开禁,否则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C.对于公益事业,他(甘之如饴);对于奢侈享受,他弃之如敝屐。
D.抗洪告捷,这里迅速恢复了生产,乡亲们深切地感到如果不是党中央的决策英明、广大官兵的舍生忘死,要想取得胜利,那是(不堪设想)的。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98%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7题:
【单选题】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
A、孟子B、韩非子C、荀子D、老子


网考网参考答案:C,答错率:61%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8题:
【分析解答题】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成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半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百战不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李。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
答:
12.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老树:
新树:
13.从文中看,太庙里的满园春色是怎样形成的?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
14.从本文主旨看,作者是针对现实生活里存在的什么问题而写这篇文章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答:
,答错率:63%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9题:
【单选题】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于外国文化,排外文化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我国新文化的。
②蜘蛛的丝,即使放弃了科学的,从实用上看,也是很有意思的。
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神话、童话的幻想故事,都可能成为现实。
A.吸收借镜体察以致
B.吸收借镜观察以至
C.吸收鉴戒体察以至
D.吸收鉴戒观察以致
网考网参考答案:B,答错率:61%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10题:
【单选题】

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官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经担任过中书令()
A.郭子仪B.杨炎C.牛僧孺D.李德裕


网考网参考答案:A,答错率:67%
查看解析:
点击查看解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