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考试每日一练(2018/3/8) |
第1题:中国法制史上出现的下列法律形式中,具有判例法性质的有( )。
A.教民榜文 B.廷行事 C.决事比 D.则例 |
【多选题】: |
第2题:近代分权学说最终完成者是
A.卢梭 B.洛克 C.孟德斯鸠 D.博丹 |
【单选题】: |
第3题:下列物权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是()。
A.承包经营权 B.土地使用权 C.留置权 D.房屋典权 |
【单选题】: |
第4题:法律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法律的这一特性是指( )。
A.法律的规范性 B.法律的普遍性 C.法律的确定性 D.法律的统一性 |
【单选题】: |
第5题:“十恶”中的“谋反”是指
A.图谋毁坏宗庙、陵寝及宫阙 B.安忍残贼,背违正道 C.亲族相反 D.谋危社稷 |
【单选题】: |
第6题:下列行为中属于侵犯肖像权的是()。
A.为报道时事新闻而拍摄并发表照片 B.公安机关错将甲某的照片作为通缉犯照片在报纸上发布 C.经公民甲某同意某照相馆将其照片放在框窗后展示 D.未经许可将公民甲某的照片制作挂历,但没有用于销售 |
【单选题】: |
第7题:我国《刑法》第121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致人重伤、死亡或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该法定刑属于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相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
【单选题】: |
第8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客体包括(),
A.各级政府、法院、检察院及其组成人员 B.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 C.国家武装力量、各政党 D.企事业组织、公民个人 |
【多选题】: |
第9题: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 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
【单选题】: |
第10题: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以及教唆犯、帮助犯的犯罪构成可以归入( )。
A.派生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空白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