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习题练习

高考每日一练(2015-10-21)
1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汉代画像石、泥俑、古墓壁画刻画的形象多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形象,然而汉代艺术就在这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的飞扬流动中,表现出力量、运动、气势之美。
在汉代艺术中,力量、运动、气势就是它的本质。在汉代艺术品里,动物形象狂奔乱跑,活泼跳跃,不像唐代那样尽管威武雄壮却静态伫立。人物形象虽然有时形态是静止的,却包含着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人物不是以其精神、心灵、个性或内在状态而是以其事迹、行动来表现他存在价值的。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力量、运动和气势,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之后安详凝练的静态姿势和内在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正因为是靠动作、情节而不是靠细微的精神面容、声音笑貌来表现对世界的征服,于是粗轮廓的写实、不需要细部的忠实描绘,便构成汉代艺术的“古拙”外 貌。汉代艺术形象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但这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力量、运动、气势的美。“古拙”反而是构成这种气势美不可分割的因素。如果没有这种笨拙,也就很难展示出那外在动作姿态的力量、运动、气势感了。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动作姿态“笨拙”得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展示力量、运动的夸张需要。“气势”与“古拙”在这里浑然一体。
如果拿汉代艺术品与后代艺术品相比较,汉代艺术尽管处在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那种运动、速度的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力量、运动、气势,就愈显优越和高明。汉代艺术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汉代艺术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画面总是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然而,它由给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实显得拙、粗、重。它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它因气势与古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的 力量、运动感而具有浪漫风貌。当时民间艺术与文人艺术尚未分化,汉代艺术呈现出来更多整体性的民族精神。如果说唐代艺术更多表现了中外艺术的交融,那么汉代艺术则突出地呈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那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在满目琳琅的人对世界的行动征服之中的古拙气势的美。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汉代艺术品中的动物、人物形象均以运动姿态出现,表现出强烈的力量、气势之美。
B.汉代艺术品表面上呈现出幼稚、简单与粗糙,实际上正是一种成熟与完美的表现。
C.与汉代艺术风格相比较,后代轻、细、巧的艺术风格显得过于写实没有浪漫气息。
D.与唐代艺术不相同,汉代艺术突出地体现着中华本土的传统以及整体性的民族精神。
15.汉代艺术品中的形象是如何表现出内在的力量、运动、气势之美的?(5分)
【分析题】:

2题:《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单选题】:      

3题:乐 书
宗璞
多年以前,读过一首《四时读书乐》,现在只记得四句:“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这是春夏的情景,也是读书的乐境。
经常读书,接触的都是别人的精华。读书衣身就是一件聪明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陶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 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
我不是一个做学问的读书人,读书缺少严谨的计划,常是兴之所至。虽然不够正规,也算书打了几十年交道。我想,读书有一个分一合一分的过程。
分就是要把各种书区分开来,也就是要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现在书出得极多,有人形容,的比读书的还多,简直成了灾r、我看见那些装帧精美的书,总想着又有几棵树冤枉地献身开皇有益可以说是.一句完全过时的话。千万不要让那些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侵蚀。即便是列入必读书目的,也要经过自己慎重选择。有些书评简直就是一种误导,名实不符者极多,名实相悖者也有。当然可读的书更多。总的说来,有的书可精读,有的书可泛读,有的书浏览一下即可。书经过区分,选好了,读时就要合。古人说读书得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得到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得到言语传达不尽的意思。朱熹说读书要“涵泳玩索,久之自有所见”,涵泳在水中潜行,也就是说必须入水,与水相合,才能了解水,得到滋养润泽。王国维谈读书三境界,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种豁然贯通,便是一种会心。在那一刻间,读者必觉作者是他的代言人,想到他所不能想的,说了他所不会说不敢说的,三万六千毛孔也都张开来,好不畅快。 古时有人自外回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议论,说他不是遇见了奇人,就是遇见了奇书。书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要从合中跳出来,再有一次分,把书中的理和自己掌握的理参照而行。虽然自己的理不 断受书中的理影响,却总能用自己的理去衡量、判断、实践。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每个人有自己的读书法,平常读书不一定都想得那么多,随意翻阅也是一种快乐。因为从小在书堆中长大,磕头碰脑都是书,有一阵子很为其困扰,曾写了《恨书》、《卖书》等文,颇引关注。后来把这些朋友都安排到妥当或不甚妥当的去处,却又觉得很为想念,眼皮子底下少了这一箱那一柜或索性乱堆着的书,确实失去了很多。原来走到房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宏论,感受到各种情感,这里那里还不时会冒出一个个小故事。虽然足不出户,书把我的生活从时空上都拓展了。因为思念,曾想写一篇《忆书》,也只是想想而已。近几年来眼疾发展,几乎不能视物,和书也久违了。幸好科学发达,经治疗后,忽然又看见了世界,也看见经过整顿后书柜里的书。我拿起几部特别喜爱的线装书抚摩着,一部《东坡乐府》,一部《李义山诗集》,一部《世说新语》。还有一部《温飞卿诗集》,字特别大,我随手翻到“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不觉一惊,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真诚和执著呢。
寒暑交替,我们的忙总无变化,忙着做各种有意义和无意义的事。我和老伴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每晚在一起读书,其实是他念给我听。朋友们称赞他的声音厚实有力,我通过这声音得到书的内容,更觉得丰富。书房中有一副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龙涎香、鸡舌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四时读书乐,另两时记不得了。乃另诌了两句,曰:“读书之乐何处寻? 秋水文章不染尘。”“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聊充结尾。
(略有改动)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引用《四时渎书乐》中的诗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使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显得 十分完整。
B.作者认为,读书有一个分一合一分的过程,不过要使书真的为自己所用,就定要活学活用。
C.文章提到曾写《恨书》、《卖书》、《忆书》等文,表达了作者对卖书的悔恨及对书的思念之情。
D.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运用对偶修辞格写出了读书的快乐心情,亦使文章典雅脱俗。
E.本文语言纯朴雅致,读之如同品味一杯清淡甘醇的新茶,慢慢为其内在的真情实感 所吸引。
17 .阅读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分一合一分”的读书过程。(6分)
18.结合文章,解说下面这句话的含义及作用。(5分)
我们也焚香,不过不是名贵的龙涎香,而是最普通的蚊香,以免蚊虫骚扰。古人焚香或也有这个用处?
19. 文章笫二段中作者写到,“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金圣叹读到《西厢记》‘不瞅人待怎生’一句,感动得三日卧床不食不语。这都是读书的至高境界。”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淡谈你对“渎书的至高境界”的体会。(200字左右)(10分)
【分析题】:

4题:“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单选题】:      

5题: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单选题】:      

6题:仿照下面的句式,自选陈述对象再写两组句子,以构成语义连贯的排比句组。(5分)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远不会被黑暗所淹没;

【分析题】:

7题: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工程性防御中的( )
A.改变地表环境
B.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
D.以上都不符合
【单选题】:      

8题:2013年5月24日,央行披露,今年第一季度,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10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9.34%。这也是全国银行卡交易金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相当于每分钟通过银行卡交易的规模超过7.7亿元。我国上述银行卡交易金额的增长 ( )
A.表明使用银行卡比现金更方便安全,有利于商品流通
B.银行卡具有实际货币的功能,取代人民币的价值作用
C.说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缩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有利于拓展商业银行信贷的渠道,增加银行储蓄收入
【单选题】:      

9题:WhogaveLucythecellphone()
A.Hermother.
B.Herfather.
C.Herbrother.
【单选题】:      

10题:目前,我国网络购物人数已超1.2亿,个人网上购物销售额超过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但不断翻新的各种网上陷阱让人常有遗憾。规范网络市场的治本之策是:()
A.制定市场规则
B.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C.社会信用制度
D.坚持网购市场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单选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