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日一练(2017/6/19) |
第1题: 在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最常见波的相关知识,如机械波和电磁波的相关知识。下列关于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条件满足,一切波都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B.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械波可以发生多普勒效应,而电磁波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D.对某种波而言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频率保持不变,而波长会发生改变 |
【单选题】: |
第2题: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苏轼《定风波》)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 。 (司马迁《鸿门宴》) ④山水之乐,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⑤景翳翳以将入,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⑥天地也, ,可怎生糊突了盗趾、颜渊? (关汉卿《窦娥冤》) ⑦ ,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琵琶行》) ⑧东风恶,欢情薄。 ,儿年离索。 (陆游《钗头凤》) |
【分析题】: |
第3题:刚买房就被装修的盯上;到医院孩子还没生,各种奶粉生产厂家就“闻风而动”……近年来各种个人信息遭泄露的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对此,我国出台了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并已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的出台 ( ) ①充分维护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②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 ③表明政府切实履行了自身的职能 ④创新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 A.①④ B. ①② C.②④ D. ②③ |
【单选题】: |
第4题:遥感技术和GIS技术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 ②灾中作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 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作出快速评价 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单选题】: |
第5、6、7、8题:阅读下面文言言语,完成11—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第9题:Theattackerswerearrestedanddidn’tknowwherethey.() A.wouldtake B.aretaken C.werebeingtaken D.willbetaken |
【单选题】: |
第10题: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 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 |
【单选题】: |
第11题: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
【单选题】: |
第12、13、14、15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 ,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①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注]①樗(chū):臭椿树。 6.下列语句巾,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 茀:杂草丛生。 B.然一旦悉翦弃 翦:修剪,修整。, C.庄周之贵也 贵:看重,崇尚。, D.以无用而赋有用 贼:侵害,妨害。, 7.下列符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 ( ) A.①其根壮而叶大 ②视其处之而已 B.①以杏故,特不得蔬 ②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 C.①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 ②美泽可用,反见存 D.①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②才者死、不才者生 8.下列语句编为旧组,与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态度完全相反的一组是 ( )[来 ①(樗)不足养,是宜伐 ②以杏放,特不得蔬,是亦宜薪 ③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 ④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 ⑤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 ⑥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守同人向作者建议把东园里的一些树木砍去,使园子更加宜于种植蔬菜。 B.改造东园时,作者生出疑问,觉得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反。 C.在客人看来,树木的去留要看它的地位作用,有用者留之,无用者去之。 D.作者记伐树事,主要意图是反思自己的主观和片面,主张看问题应客观。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第16题:“正义不仅应当被发现,还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被发现。” 为了确保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 ) A. 自觉维护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B. 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 C. 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