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日一练(2017/10/17) |
第1题:下列各句标点无误的一项是
A、"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 去研究。 B、连标题带正文,两个"启示",四个"启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 者?)还拿不定主意呢? C、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D、科技组研究看不见的频段, 如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a射线等。 |
【单选题】: |
第2题:去年国庆期间,******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代表哪个民族的。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C、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 D、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单选题】: |
第3题:江苏张家港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
A、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B、地域性和民族性 C、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D、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单选题】: |
第4题: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 组成成分不同 |
【单选题】: |
第5题:下列过程未 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
【单选题】: |
第6题: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22—1610),明末来华的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曾因献自鸣钟、《坤舆万办全国》给朝廷,而获准留居北京传教。在华期间,他说汉语,穿儒服,与士大夫交流,传授西学,并将“四书”译成西方传入欧洲。 (1)利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他采取了什么方式?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利玛窦为什么没有把西方最先进的科技文化(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介绍至中国。(10分) 材料二 17世纪期间,……,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主要影响。(6分)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4)依据材料四,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观点最合理。(8分) (5)通过以上对文明交流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
【分析题】: |
第7题:Mikehasanactivemind;hecanretellastoryanybodyelseintheclassroom.()
A、morevividlythan B、muchvividthan C、asvividas D、sovividlyas |
【单选题】: |
第8题: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
【单选题】: |
第9题: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并运输到相应部位 |
【单选题】: |
第10题: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