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习题练习

高考每日一练(2018/1/5)
1题:《庄子•外篇•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B、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单选题】:      

2题:--Wasthetesthard?
--Thetestwassohardthathe()faileD、
A、almost
B、most
C、mostly
D、hardly
【单选题】:      

3题:采集的小动物应一律放于70%的酒精中
【判断题】:  

4题:下列关于王政时代后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铁器工具普遍使用
B.氏族制度面临瓦解
C.家长制家庭逐渐从氏族中分化出来,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D.军事民主制中的民众意志强化,王权意志淡化
【单选题】:      

5题:以下关于古代罗马军事家和政治家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整顿军纪,加强训练
②实行固定的军饷报酬
③统一武器装备
④改革军队编制,调整战术队形,进口先进武器
⑤延长士兵的服役期限为6年,服役期满后可从国家分得一块份地
⑥以征兵制代替募兵制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⑥
【单选题】:      

6、7题: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o is the announcement(通知)for?
A、People on a train.
B、People on a plane.
C、People in a restaurant.
7.What time of the day is it?
A、Morning.
B、Noon.
C、Evening.
【单选题】:      
【单选题】:      

8、9、10、11题:李谟①,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时州客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
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至是遂以应命。
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其声始发之后,坐客皆更赞咏,以为钧天之乐②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于众 曰:“独孤村落幽,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日:“公安知仆不会也?”李生改容,坐皆谢之。独孤日:“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日:“公亦甚能 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八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日:“某顽蒙,不觉。”独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进。独孤视之曰:“此都不堪取,执者精通耳。乃换之,日:“此至入破③,必裂,得无吝惜否?”李生曰:“不敢。”遂吹。声发入云,四座震况,李生蹙踖④不敢动。至第十三叠,揭示谬误之处。敬伏将拜。及入破,笛遂败裂,不复终曲。李生再拜,众皆帖息⑤,乃散。
明旦,李生并会客皆往修之,至掣唯茅舍尚存,独孤生不见矣。越人知者皆访之,竞不知其所去。
(取材于《太平广记》)
注:①李漠(mó):唐玄宗时的乐工。
②钧天之乐:天上的仙乐。
③入破:唐代指乐曲演奏进入的某一阶段。
④蹙踖(cù jí):恭敬。 ⑤帖息:平般,驯服。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私更宴 更:轮流
B、李生拂笛 拂:擦拭
C、得无有龟兹之倡乎 倡:朋友
D、李生:井会客皆往候之 候:等待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渐移舟于湖心B、邻居召至者甚惭愧
托遗响于悲风 古之学者必有师
C、独孤生乃取吹之D、至则唯茅舍尚存
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 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时州客会镜湖[来
当时越州的宾客在镜湖和李谟聚会
B、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
李谟认为他轻视自己.心里非常怨恨他
C、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
老先生:是神奇少有的人,我自己都没有察觉
D、此都不堪取,执者粗通耳
这些笛子都不能用,拿着的人只是粗通音乐罢了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独孤生本来就不在被邀请参加聚会之列,是临时被人带来参加聚会的。
B、带独孤生来的人认为独孤生没为李漠喝彩很没有礼貌,连忙替他解释。
C、众宾客看见李谟变了脸色,怕破坏了聚会气氛,于是纷纷向李谟道歉。
D、独孤生只凭着自己高超的演奏技巧就已经让李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      

12题:已知复数z满足(3-4i)z=25,则z=(  )
A、-3-4i
B、-3+4i
C、3-4i
D、3+4i
【单选题】:      

13题: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现代中国第一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现代中国第二阶段 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
【分析题】:

14题:若复数z=1+i,为z的共轭复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1-i
B、=-1+i
C、||=2
D、||=
【单选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