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日一练(2018/7/10) |
第1题:“正义不仅应当被发现,还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被发现。” 为了确保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利,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 )
A、自觉维护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B、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 C、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
【单选题】: |
第2题:近年来,我国网络谣言不时出现,谣言者通过造谣宣泄个人情绪,侵犯他****益,扰乱社会生活,甚至严重危害国家形象、安全和人民利益。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应( )
A、树立法律意识,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B、坚持依法行政,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C、依法履行监督权,维护网络公共安全 D、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
【单选题】: |
第3题:《庄子•外篇•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 B、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单选题】: |
第4题: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26.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10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6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0分) (2)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6分) |
【分析题】: |
第5题: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现代中国第一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现代中国第二阶段 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 |
【分析题】: |
第6、7、8题:听第五段独白,回答第13—15题。
13.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caused the house fire? A、A、naughty cat. B、A、lightning C、Something in the kitchen. 14.How much was the damage cause by the fire in total? A、$ 115,000 B、$ 175,000 C、$ 75,000 15.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The fire first started in the kitchen. B、George owed her survival to the cat. C、The cat was badly injured in the fire.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第9题:从希腊半岛北部南下入侵迈锡尼诸国,结束迈锡尼文明的是( )。
A.阿卡亚人 B.多利亚人 C.雅利安人 D.大月氏人 |
【单选题】: |
第10题: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过程中,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霍腾西阿法案 C.波提利阿法案 D.李锡尼一绥克斯图法 |
【单选题】: |
第11题:在植物受伤时,一种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系统素会被释放出来,与受体结合,活化蛋白酶抑制基因,抑制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的蛋白酶活性,限制植物蛋白的降解,从而阻止害虫取食和病原菌繁殖。下列关于系统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系统素能抑制植物体内与蛋白酶有关的基因的表达 B.内含18个肽键的系统素是一种信号传递分子 C.系统素遇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会产生紫色反应 D.系统素相当于植物体内的“抗体”,能与外来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
【单选题】: |
第12题:Today,rapidtransportationandcommunication,thewholewordseemstobesmaller.()
A、regardlessof B、inspiteof C、insteadof D、becauseof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