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习题练习

高考每日一练(2018/8/6)
1题:关于伯里克利时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成年男子均可参加公民大会
B.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所有公职向一切等级的公民开放
D.所有公职人员实行薪俸制
【单选题】:      

2题: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黄河流域,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蝗灾
D、洪涝
【单选题】:      

3题:I()upearlythismorning,soIstayedinbeduntil8o’clockA、m.
A、needn’thavegot
B、didn’tneedtoget
C、shouldn’thavegot
D、can’thavegot
【单选题】:      

4题:下列关于后三头同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头三分行省,其中屋大维控制阿非利加、西西里和撒丁尼亚
B.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结成的秘密政治同盟
C.三头在路卡会晤
D.后三头共同对抗元老院
【单选题】:      

5题:克里特文明的文字类型是( )。迈锡尼文明使用的文字是( )。
A.楔形文字,线形文字乙种
B.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C.线形文字A,线形文字B
D.线形文字甲种,线形文字B
【单选题】:      

6题: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过程中,废除债务奴隶制的是( )。
A.十二铜表法
B.霍腾西阿法案
C.波提利阿法案
D.李锡尼一绥克斯图法
【单选题】:      

7题: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
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单选题】:      

8题:在横线上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② ,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诚既勇兮又以武, 。(屈原《国殇》)
⑤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⑦青山遮不住, 。(辛弃疾《菩萨蛮》)
⑧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关汉卿《窦娥冤》)
【分析题】:

9题: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22—1610),明末来华的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曾因献自鸣钟、《坤舆万办全国》给朝廷,而获准留居北京传教。在华期间,他说汉语,穿儒服,与士大夫交流,传授西学,并将“四书”译成西方传入欧洲。
(1)利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他采取了什么方式?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利玛窦为什么没有把西方最先进的科技文化(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介绍至中国。(10分)
材料二 17世纪期间,……,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主要影响。(6分)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4)依据材料四,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观点最合理。(8分)
(5)通过以上对文明交流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分析题】:

10题:近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出现了招工难的现象,原因可能是中西部地区()
A、出生率下降,劳动力不足
B、新生代劳动力就业意愿变化
C、高新技术人才不足
D、劳动力成本高
【单选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