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日一练(2018/8/10) |
第1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
A、科学文化修养 B、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事业 C、思想道德建设 D、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单选题】: |
第2题: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胡适评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 |
【单选题】: |
第3题:After 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 the three-year school life will come to an en
D、It’s hard to say goodbye to my school, teachers and friends, because I have an unforgettable time here. 第二节:开放作文 (15分) 请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spokenEnglish class,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参考词汇:label标签 |
【分析题】: |
第4题:大 美 之 美
阿 敏 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 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精彩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 水因山而生,山为水而存。羊卓雍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教科书上说,它由冰川堰塞和包括岗巴拉在内的山上的雪水汇聚而成。这种解释是科学的,也是冰冷的。来到它的跟前,我发现绿宝石般的颜色变成了湛蓝,露出了海的韵味。它要容纳那么多的膜拜、那么多的礼赞,同时又要在膜拜、礼赞中满足人们心愿上的索取,自然有海一样的情怀。 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绝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是的,这样的地方若非神灵栖居之处哪里还是呢? 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只好来个“意”浴,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选自《人民日报》 ( 2006年11月28日第15版 ) ,编者有改动) 15.(4分)请以山峰为例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 16.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主要由什么何作用,请简要概括。(4分) 17.从审美的角度看,文章为什么说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的?请分点说说你的理解和看法。(7分) |
【分析题】: |
第5题: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往往需要( )
A、十几秒 B、3—7秒 C、7—9秒 D、3—5秒 |
【单选题】: |
第6题: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体现了( )
A、意识活动的直接现实性 B、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
【单选题】: |
第7题: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外交理念,在世界联合反恐、地区维和行动、朝核六方会谈、伊朗核问题、联合国改革等方面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这表明()
A、我国的主张和做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B、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代表 C、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多的战略盟友 D、我国是当今国际事务的主导者 |
【单选题】: |
第8题:如果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如果把病毒搅拌,病毒也将失去活性 。这说明( )
A.细胞和病毒失活是因为破坏了它们的化学成分 B.单细胞生物和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 C.细胞和病毒被搅拌后都失活,可见两者的结构特点一致 D.细胞和病毒都要有一定的结构基础,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 |
【单选题】: |
第9题:Theattackerswerearrestedanddidn’tknowwherethey.()
A、wouldtake B、aretaken C、werebeingtaken D、willbetaken |
【单选题】: |
第10题: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