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日一练(2018/11/30) |
第1题: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 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 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 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 |
【单选题】: |
第2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译文: ②、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译文: ③、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译文: |
【分析题】: |
第3、4、5、6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 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脩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脩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於此?”颜回 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从者病,莫能兴 兴:起来 C、意者吾未知邪 知:了解 D、夫道之不修也 修:善,美好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今者久留陈蔡之间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 B、孔子用于楚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人之不我信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良工能巧而不能顺矣 侣鱼虾而友麋鹿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于是他们就与兵士们一起在荒郊野外包围了孔子 B、君子同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走投无路时能够坚守节操,小人走投无路时就会无节制做事了。 C、夫子需少贬焉? 先生为什么不能降低标准呢? D、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容纳有什么可忧虑,不被容纳才显现出您是君子!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孩子是“贤者”,陈、蔡大会唯恐孔子受重用后危及自身,因此合谋围困孔子。 B、孔子一行人受困,孔子仍然“讲诵弦歌不衰”,弟子们都对他的这种行为非常不满。 C、在同样的问题前,三名弟子胸怀、识见之高下立判。孔子最不喜欢子贡的回答。 D、颜问的“不容然后见君子”与孔子的“君子固穷”的持守是一致的,故孔子欣然。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第7题: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 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单选题】: |
第8题:美国把21世纪视为维持其“一超”地位的机遇期;本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未来5年是实现其强国战略的“重大考验期”;日本制定了“经济新生计划”;中国提出本世纪前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情况表明( )
①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军事力量发展能否取得优势最终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③发展高科技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④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单选题】: |
第9题: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花岗石、玄武岩 B、石灰岩、砂岩 C、石英岩、大理岩 D、大理岩、石灰岩 |
【单选题】: |
第10题:Butforthestorm,we()apleasantjourney,buthadtoturnbackhalfway.
A、wouldhave B、wouldhavehad C、willhave D、had |
【单选题】: |
第11题: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
【单选题】: |
第12题: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 “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 孟( 1571- 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材料三:1952年出版的苏联小说《茹尔宾一家》是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优秀作品。该作品以近乎理想化的正面人物形象来表达工人阶级的劳动、生活、道德和优秀传统,成功地塑造了“新世界的主人”的艺术形象。作品中有一情节:主人公茹尔宾全家庆祝孙子的诞生,他们为一个新工人的诞生而骄傲。 材料四:2005年,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发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成长质量公益调查》的报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上海学生家长进行拦截调查,共搜集总样本数为1324份。在回答“今后希望孩子做什么”的单项选择题时,30.9%的家长选择公务员,仅有1.1%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等。 (1)17世纪欧洲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是哪一个国家?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择业观有什么不同?(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10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认识有何不同?这两则材料对于探究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8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影响择业观的因素有哪些?(3分) |
【分析题】: |
第13题:人从感觉晃动到意识地震发生往往需要( )
A、十几秒 B、3—7秒 C、7—9秒 D、3—5秒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