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每日一练(2018/12/3) |
第1题:去年国庆期间,******广场有56根民族团结柱。在民族团结柱的每根柱子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舞姿、乐器和盛装最具民族代表性,一眼望去,人们便可辨知这是代表哪个民族的。这表明:()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C、民族节日是识别不同民族的唯一标志 D、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单选题】: |
第2题:AcoolrainwasfallingwithsnowcausingheavytraffiC、()
A、mixed B、Bmixing C、tomix D、havingmixed |
【单选题】: |
第3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每题2分,共6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况《劝学》) (2)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 。(白居易《琵琶行》) (3)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分析题】: |
第4、5、6题: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完成7—9题。
7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B、北美中南部 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D、澳大利亚中部 8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 ) 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 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 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 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 9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B、裸地面积扩大,快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第7题:《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皇权 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 |
【单选题】: |
第8题:针对“电荒”局面,很多省市的有关部门采取了“错峰用电,峰谷电价”的措施,即用电低谷时降低电价,鼓励用电;用电高峰时调高电价,引导用户避让用电高峰期。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错峰用电,峰谷电价”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辩证的否定观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单选题】: |
第9、10题:读某气象站(1oN,35oE,海拔1875米)气候资料,据此回答6~7题。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oC、27.0 25.8 23.3 25.1 降水量(mm) 20.4 190.3 123.3 91.5 日平均日照时数(小时) 8.3 6.5 6.2 7.2 6.该气象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7.该气象站1月日平均日照时数高于7月,主要是因为该地1月( ) A、正午太阳高度大 B、白昼时间长 C、太阳辐射强 D、晴朗天气多 |
【单选题】: |
【单选题】: |
第11题: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受到不变的合外力的作用,其加速度一定不变 C、物体做曲线运动,说明其受到合外力为变力 D、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受到的合外力为不变的力 |
【单选题】: |
第12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历经50年风雨,广交会铸就百届辉煌,浓缩了中国外贸发展、经济腾飞和对外开放,已经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B、李大为用尽力气把落水群众救起,自己却被洪水卷走,英勇牺牲。2006年8月3日,广东省军区给李大为追记一等功;8月5日,广东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C、能否从制度设计上保证2007年高考更公平、更公正、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将直接给首批实施新课程的四省区带来积极的影响。 D、作为今年唯一一项代表中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世界文化遗产评审组织格外青睐开平碉楼,广东世界文化遗产零纪录也将有望打破。 |
【单选题】: |
第13题: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统文化,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的阐释中,最能体现这一“黄金法则”的是:()
A、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外交政策的宗旨 C、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D、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