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解答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产品的销售价格中均不含增值税额;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2002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如下:
(1)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受托经营协议,受托经营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B公司,受托期限2年。协议约定:甲公司每年按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的70%获得托管收益(或承担亏损)。A公司系C公司的子公司;C公司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7名由甲公司委派。
2002年度,甲公司根据受托经营协议经营管理B公司。2002年1月1日,B公司的净资产为 12000万元。2002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至20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从A公司收到托管收益。
(2)2002年2月10日,甲公司与D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向D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0万元。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7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品已发出,款项已收存银行。甲公司系D公司的母公司,其生产的该产品96%以上均销往D公司,且市场上无同类产品。
(3)2002年4月11日,甲公司与E公司签订协议销售产品一批。协议规定:该批产品的销售价格为21000万元;甲公司应按E公司提出的技术要求专门设计制造该批产品,自协议签订日起2个月内交货。至2002年6月7日,甲公司已完成该批产品的设计制造,并运抵E公司由其验收入库;货款已收取。甲公司所售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 14000万元。
上述协议签订时,甲公司特有E公司30%有表决权股份,对E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02年5月8日,甲公司将所持有E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G公司,该股权的市场价格为10000万元,实际转让价款为15000万元;相关股权划转手续已办理完毕,款项已收取。G公司系甲公司的合营企业。
(4)2002年4月12日,甲公司向H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共计2000件,每件产品销售价格为10万元,每件产品实际成本为6.5万元;未对该批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批产品在市场上的单位售价为7.8万元。货已发出,款项于4月20日收到。除向H公司销售该类产品外,甲公司2002年度没有对其他公司销售该类产品。甲公司董事长的儿子是H公司的董事长。
(5)2002年5月1日,甲公司以20000万元的价格将一组资产和负债转让给M公司。该组资产和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2000万元;②固定资产(房屋):账面原价8000万元,已提折旧30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0万元;③其他应付款:账面价值800万元。5月28日,甲公司办妥了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转让手续,并将从M公司收到的款项收存银行。市场上无同类资产、负债的转让价格。M公司系N公司的合营企业,N公司系甲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6)2002年12月5日,甲公司与W公司签订合同,向W公司提供硬件设备及其配套的系统软件,合同价款总额为45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其中系统软件的价值为1500万元。合同规定:合同价款在硬件设备及其配套的系统软件试运转正常2个月后,由W公司一次性支付给甲公司;如果试运转不能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则W公司可拒绝付款。至2002年12月31日,合同的系统软件部分已执行。该系统软件系甲公司委托其合营企业Y公司开发完成,甲公司为此已支付开发费900万元。上述硬件设备由甲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并于2002年12月31日完成设计制造工作,实际发生费用2560万元
要求:
分别计算2002年甲公司与A公司、D公司、E公司、H公司、M公司及W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
(1)2002年1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受托经营协议,受托经营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B公司,受托期限2年。协议约定:甲公司每年按B公司当年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的70%获得托管收益(或承担亏损)。A公司系C公司的子公司;C公司董事会9名成员中有7名由甲公司委派。
2002年度,甲公司根据受托经营协议经营管理B公司。2002年1月1日,B公司的净资产为 12000万元。2002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至200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从A公司收到托管收益。
(2)2002年2月10日,甲公司与D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向D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0万元。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75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品已发出,款项已收存银行。甲公司系D公司的母公司,其生产的该产品96%以上均销往D公司,且市场上无同类产品。
(3)2002年4月11日,甲公司与E公司签订协议销售产品一批。协议规定:该批产品的销售价格为21000万元;甲公司应按E公司提出的技术要求专门设计制造该批产品,自协议签订日起2个月内交货。至2002年6月7日,甲公司已完成该批产品的设计制造,并运抵E公司由其验收入库;货款已收取。甲公司所售该批产品的实际成本为 14000万元。
上述协议签订时,甲公司特有E公司30%有表决权股份,对E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2002年5月8日,甲公司将所持有E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G公司,该股权的市场价格为10000万元,实际转让价款为15000万元;相关股权划转手续已办理完毕,款项已收取。G公司系甲公司的合营企业。
(4)2002年4月12日,甲公司向H公司销售产品一批,共计2000件,每件产品销售价格为10万元,每件产品实际成本为6.5万元;未对该批产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批产品在市场上的单位售价为7.8万元。货已发出,款项于4月20日收到。除向H公司销售该类产品外,甲公司2002年度没有对其他公司销售该类产品。甲公司董事长的儿子是H公司的董事长。
(5)2002年5月1日,甲公司以20000万元的价格将一组资产和负债转让给M公司。该组资产和负债的构成情况如下: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0000万元,已计提坏账准备2000万元;②固定资产(房屋):账面原价8000万元,已提折旧30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00万元;③其他应付款:账面价值800万元。5月28日,甲公司办妥了相关资产和负债的转让手续,并将从M公司收到的款项收存银行。市场上无同类资产、负债的转让价格。M公司系N公司的合营企业,N公司系甲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6)2002年12月5日,甲公司与W公司签订合同,向W公司提供硬件设备及其配套的系统软件,合同价款总额为4500万元(不含增值税额),其中系统软件的价值为1500万元。合同规定:合同价款在硬件设备及其配套的系统软件试运转正常2个月后,由W公司一次性支付给甲公司;如果试运转不能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则W公司可拒绝付款。至2002年12月31日,合同的系统软件部分已执行。该系统软件系甲公司委托其合营企业Y公司开发完成,甲公司为此已支付开发费900万元。上述硬件设备由甲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并于2002年12月31日完成设计制造工作,实际发生费用2560万元
要求:
分别计算2002年甲公司与A公司、D公司、E公司、H公司、M公司及W公司发生的交易对甲公司2002年度利润总额的影响。
【分析解答题】甲公司系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2009年公司有关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为赚取股票交易差价,于2009年1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10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6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2元,并于11月10日收到该现金股利。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09年12月2日,甲公司出售该金融资产,收到价款1200万元。甲公司购入时确认金融资产成本1040万元,处置时确认投资收益160万元。
(2)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09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甲公司2009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项目期初金额为2078.98万元,期末金额为2162.14万元。
(3)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万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万元)购人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3万元。该债券面值100万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1次,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甲公司购入该债券时,将102万元价款计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将3万元交易费用计入了当期损益。假定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2009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8年下半年利息2万元,甲公司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2009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5万元(不含利息),甲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此外,在6月30日确认了上半年利息收入2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4)甲公司经批准于2009年1月1日发行债券1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3年,每年付息一次,发行债券当时的市场利率为8%,债券发行价格为1052400元。债券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甲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的应付债券面值为1000000元;2009年年末确认的应付利息为80000元,利息费用为100000元。
(5)甲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2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2%,利息按年支付,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该公司股票。甲公司实际发行价格为19200万元(假定不考虑发行费用),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5%。甲公司在进行初始确认时,确认了应付债券19200万元。
相关利率3年期复利现值系数表如下:
要求:
分析、判断甲公司对事项(1)至(5)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1)甲公司为赚取股票交易差价,于2009年10月10日自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共支付价款1060万元,其中包括交易费用6万元。购入时,乙公司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每股0.2元,并于11月10日收到该现金股利。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09年12月2日,甲公司出售该金融资产,收到价款1200万元。甲公司购入时确认金融资产成本1040万元,处置时确认投资收益160万元。
(2)2009年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2000万元的债券。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另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2009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年实际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甲公司2009年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项目期初金额为2078.98万元,期末金额为2162.14万元。
(3)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万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万元)购人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3万元。该债券面值100万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1次,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甲公司购入该债券时,将102万元价款计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成本,将3万元交易费用计入了当期损益。假定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相等。
2009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08年下半年利息2万元,甲公司将其计入了投资收益。2009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5万元(不含利息),甲公司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了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此外,在6月30日确认了上半年利息收入2万元,计入了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4)甲公司经批准于2009年1月1日发行债券1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票面利率10%,期限3年,每年付息一次,发行债券当时的市场利率为8%,债券发行价格为1052400元。债券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甲公司在进行会计处理时,确认的应付债券面值为1000000元;2009年年末确认的应付利息为80000元,利息费用为100000元。
(5)甲公司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为2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2%,利息按年支付,债券发行1年后可转换为该公司股票。甲公司实际发行价格为19200万元(假定不考虑发行费用),甲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二级市场上与之类似的没有转换权的债券市场利率为5%。甲公司在进行初始确认时,确认了应付债券19200万元。
相关利率3年期复利现值系数表如下:
利率 | 2% | 5% |
复利现值系数(3年期) | 0.9423 | o.8638 |
年金现值系数(3年期) | 2.8839 | 2.7232 |
分析、判断甲公司对事项(1)至(5)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分别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分析解答题】H公司今年初计划投资两个项目,项目总预算80万元。其中A项目需要初始投资320000元,每年产生160000元的现金净流量,项目的使用寿命为3年,3年后必须更新且无残值;B项目需要初始投资420000元,使用寿命6年,每年产生128000元的现金净流量,6年后必须更新且无残值。
本月初财务总监接到通知,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对外筹资困难加大,加之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筹资渠道不畅,因此原有的投资额度可能要消减50%。投资总监认为B项目值得投资,因为投资期限较长,带来的现金流量大,且避免频繁投资决策的麻烦,而财务总监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决定只能投资A项目。
假设公司的资本成本为16%,不考虑所得税。3年16%折现率的年金现值贴现系数为2.2459,6年期16%的年金现值贴现系数3.6847。3年16%折现率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6407。那么,请你根据投资决策的理论替财务总监起草一份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要求:
两个项目是否具有等值的年金
本月初财务总监接到通知,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对外筹资困难加大,加之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筹资渠道不畅,因此原有的投资额度可能要消减50%。投资总监认为B项目值得投资,因为投资期限较长,带来的现金流量大,且避免频繁投资决策的麻烦,而财务总监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决定只能投资A项目。
假设公司的资本成本为16%,不考虑所得税。3年16%折现率的年金现值贴现系数为2.2459,6年期16%的年金现值贴现系数3.6847。3年16%折现率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6407。那么,请你根据投资决策的理论替财务总监起草一份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要求:
两个项目是否具有等值的年金
【分析解答题】
甲公司为一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年6月份发生了下列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交易和事项:
(1)6月1日,由甲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的乙公司因陷入严重财务困难无法支付到期贷款本息2000万元,被贷款银行提起诉讼。6月20日,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甲公司不服判决并决定上诉。6月30日,甲公司律师认为,甲公司很可能需要为乙公司所欠贷款本息承担全额连带偿还责任。甲公司在2009年6月1日前,未确认过与该贷款担保相关的负债。
(2)6月10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提供的相关证据表明,2008年12月销售给丙公司的A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丙公司根据合同规定要求甲公司赔偿50万元。甲公司经确认很可能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估计赔偿金额为50万元。甲公司2008年12月向丙公司销售A产品时,已为A产品的产品质量保证确认了40万元预计负债。鉴于甲公司就A产品已在保险公司投了产品质量保险,6月30日,甲公司基本确定可从保险公司获得理赔30万元,甲公司尚未向丙公司支付赔偿款。
(3)6月15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不可撤销的产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丁公司生产B产品1万件,售价为每件1000元,4个月后交货,若无法如期交货,应按合同总价款的30%向丁公司支付违约金。但6月下旬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甲公司预计B产品生产成本变为每件1100元。至6月30日,甲公司无库存B产品所需原材料,公司计划7月上旬调试有关生产设备和采购原材料,开始生产B产品。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和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甲公司为一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9年6月份发生了下列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交易和事项:
(1)6月1日,由甲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的乙公司因陷入严重财务困难无法支付到期贷款本息2000万元,被贷款银行提起诉讼。6月20日,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甲公司不服判决并决定上诉。6月30日,甲公司律师认为,甲公司很可能需要为乙公司所欠贷款本息承担全额连带偿还责任。甲公司在2009年6月1日前,未确认过与该贷款担保相关的负债。
(2)6月10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提供的相关证据表明,2008年12月销售给丙公司的A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丙公司根据合同规定要求甲公司赔偿50万元。甲公司经确认很可能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估计赔偿金额为50万元。甲公司2008年12月向丙公司销售A产品时,已为A产品的产品质量保证确认了40万元预计负债。鉴于甲公司就A产品已在保险公司投了产品质量保险,6月30日,甲公司基本确定可从保险公司获得理赔30万元,甲公司尚未向丙公司支付赔偿款。
(3)6月15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了不可撤销的产品销售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丁公司生产B产品1万件,售价为每件1000元,4个月后交货,若无法如期交货,应按合同总价款的30%向丁公司支付违约金。但6月下旬原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甲公司预计B产品生产成本变为每件1100元。至6月30日,甲公司无库存B产品所需原材料,公司计划7月上旬调试有关生产设备和采购原材料,开始生产B产品。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和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
请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交易和事项对2009年上半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并简要说明理由。 |
【分析解答题】甲公司是一家大型高科技集团上市公司,主营手机、电脑及其他电子科技产品。其生产、研发与销售部门遍及全球各地。产品特征与类型具有一定的地理特殊性,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系列电子产品多元化,从多板块、多渠道取得效益。甲公司重视研究开发,持续推出新产品,不断创新产品配套服务,以此推动消费者对产品进行升级,提高产品边际收益。近年来,公司财务战略目标日益明晰,高度重视企业价值管理,构建了以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为核心目标,持续盈利能力和长期现金流量现值为辅助目标的财务战略目标体系。按照财务战略目标要求,2011年甲公司在2010年的基础上,对部分业务板块追加了投资,其中业务板块A和业务板块B各追加投资10 000万元,业务板块C追加投资20 000万元,三个业务板块的基础财务数据见下表: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要求: 业务板块B20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由2010年的17.5%降低为17%,评价甲公司2011年对业务板块B的追加投资是否合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