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解答题】某市卫生局所属的甲卫生防疫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经财政部门核准,甲卫生防疫中心的工资支出、50万元以上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50万元以下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以及日常零星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该卫生防疫中心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的规定限额为150万元。
2012年3月,市卫生局财经检查小组在对甲卫生防疫中心2011年12月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检查时发现下列事项:
(1)2011年12月1日,为了应对口蹄疫流行病扩大流行的趋势,甲卫生防疫中心向市卫生局提出申请,增拨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购买专项设备,市卫生局经审查批准了甲卫生防疫中心的申请。
(2)2011年12月2日,甲卫生防疫中心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8万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8万元,同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8万元。
当日,甲卫生防疫中心报销研究人员差旅费2万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一方面减少现金2万元,另一方面增加专款支出2万元。
(3)2011年12月8日,甲卫生防疫中心经办公会研究决定,将一台闲置的实验检测设备对外投资,该设备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经专业评估机构确定的评估价值为280万元。甲卫生防疫中心将设备投资后,收到被投资单位出具的出资证明。甲卫生防疫中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对外投资280万元,增加投资收益20万元,减少固定资产300万元。
(4)甲卫生防疫中心的工资在每月上旬发放,2011年12月10日,甲卫生防疫中心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有关凭证表明本月工资60万元已经划入本中心职工个入账户。甲卫生防疫中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事业支出6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60万元。
(5)甲卫生防疫中心为了广开财路,经办公会批准,责成行政科将一部分闲置的办公场所出租,取得租金收入80万元,未纳入统一的账目进行核算和管理,由后勤部门保管,用来发放全体员工的奖金以及作为度假旅游经费。
(6)2011年12月18日,甲卫生防疫中心负责人指示采购入员张三邀请四家公司参与投标,采购600万元的通用办公设备。
要求:
从国有资产管理角度,分析、判断并说明事项(1)、(3)、(5)、(6)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2012年3月,市卫生局财经检查小组在对甲卫生防疫中心2011年12月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进行检查时发现下列事项:
(1)2011年12月1日,为了应对口蹄疫流行病扩大流行的趋势,甲卫生防疫中心向市卫生局提出申请,增拨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购买专项设备,市卫生局经审查批准了甲卫生防疫中心的申请。
(2)2011年12月2日,甲卫生防疫中心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8万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8万元,同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8万元。
当日,甲卫生防疫中心报销研究人员差旅费2万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一方面减少现金2万元,另一方面增加专款支出2万元。
(3)2011年12月8日,甲卫生防疫中心经办公会研究决定,将一台闲置的实验检测设备对外投资,该设备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经专业评估机构确定的评估价值为280万元。甲卫生防疫中心将设备投资后,收到被投资单位出具的出资证明。甲卫生防疫中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对外投资280万元,增加投资收益20万元,减少固定资产300万元。
(4)甲卫生防疫中心的工资在每月上旬发放,2011年12月10日,甲卫生防疫中心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有关凭证表明本月工资60万元已经划入本中心职工个入账户。甲卫生防疫中心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事业支出6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60万元。
(5)甲卫生防疫中心为了广开财路,经办公会批准,责成行政科将一部分闲置的办公场所出租,取得租金收入80万元,未纳入统一的账目进行核算和管理,由后勤部门保管,用来发放全体员工的奖金以及作为度假旅游经费。
(6)2011年12月18日,甲卫生防疫中心负责人指示采购入员张三邀请四家公司参与投标,采购600万元的通用办公设备。
要求:
从国有资产管理角度,分析、判断并说明事项(1)、(3)、(5)、(6)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解答题】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题下称“甲公司”)为上市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相关资料如下:
(1)2006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1000万元,自乙公司购入W公司80%的股份。乙公司系甲公司的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W公司2006年1月1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5000万元,其中股本为8000万元、资本公积为3000万元、盈余公积为26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400万元。
W公司2006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7000万元。
(2)W公司2006年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50万元。当年购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上升确认资本公积300万元。
2006年W公司从甲公司购进A商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甲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1.5万元。
2006年W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2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
2006年12月31日,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8万元:W公司对A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3)W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32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2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2000万元。2007年W公司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转出2006年确认的资本公积12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确认资本公积150万元。
2007年W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2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1.8万元。
2007年12月31日,W公司年末存货中包括从甲公司购进的A商品8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4万元。A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48万元。
要求:
编制甲公司2006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与内部商品销售相关的抵消分录。
(1)2006年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1000万元,自乙公司购入W公司80%的股份。乙公司系甲公司的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W公司2006年1月1日股东权益总额为15000万元,其中股本为8000万元、资本公积为3000万元、盈余公积为26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1400万元。
W公司2006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7000万元。
(2)W公司2006年实现净利润25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250万元。当年购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公允价值上升确认资本公积300万元。
2006年W公司从甲公司购进A商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甲公司A商品每件成本为1.5万元。
2006年W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2万元;年末结存A商品100件。
2006年12月31日,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8万元:W公司对A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3)W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32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2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2000万元。2007年W公司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转出2006年确认的资本公积12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确认资本公积150万元。
2007年W公司对外销售A商品2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1.8万元。
2007年12月31日,W公司年末存货中包括从甲公司购进的A商品80件,A商品每件可变现净值为1.4万元。A商品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为48万元。
要求:
编制甲公司2006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与内部商品销售相关的抵消分录。
【分析解答题】甲公司系2001年12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彩色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XYZ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该公司200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该事务所对以下交易或事项及其处理提出了异议:
(1)甲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为应对以后年度经营不佳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编制200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该公司决定对2004年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作出如下调整:2~3年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50%;3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100%;其他账龄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变。
2004年以前,该公司根据历年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和客户信用等级变动情况确定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账龄的,计提比例5%;1~2年账龄的,计提比例10%;2~3年账龄的,计提比例30%;3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50%。
该公司多年来生产的彩色电视机主要销售给固定客户。2004年,该公司的这些客户及其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整个彩电市场行情平稳。
(2)甲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库存产成品中包括400台M型号和200台N型号的液晶彩色电视机。
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根据甲公司2004年11月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生产的,合同价格为每台1.8万元;甲公司生产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单位成本为1.5万元,销售每台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0.1万元。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甲公司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的,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单位成本为1.5万元,市场价格预计为每台1.4万元,销售每台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0.1万元。
甲公司认为,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合同价格不能代表其市场价格,应当采用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市场价格作为计算M型号电视机可变现净值的依据。为此,甲公司对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80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520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对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40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260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此前,甲公司对M型号和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甲公司一条R型号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2004年12月,31日发生了永久性损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该公司按其账面价值100万元全额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至该公司2004年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该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未经税务部门确认。
甲公司认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这一事实在会计期末已经存在,因此,按其账面价值全额确认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要求:
1.分析、判断事项(1)中,甲公司2004年提高2~3年账龄和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做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2.分析、判断事项(2)中,甲公司对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析、判断事项(2)中,甲公司对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析、计算事项(2)中,M型号和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的正确金额。
5.分析、判断事项(3)中,甲公司确认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确认的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甲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为应对以后年度经营不佳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编制200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该公司决定对2004年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作出如下调整:2~3年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50%;3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100%;其他账龄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变。
2004年以前,该公司根据历年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和客户信用等级变动情况确定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账龄的,计提比例5%;1~2年账龄的,计提比例10%;2~3年账龄的,计提比例30%;3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50%。
该公司多年来生产的彩色电视机主要销售给固定客户。2004年,该公司的这些客户及其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整个彩电市场行情平稳。
(2)甲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库存产成品中包括400台M型号和200台N型号的液晶彩色电视机。
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根据甲公司2004年11月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生产的,合同价格为每台1.8万元;甲公司生产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单位成本为1.5万元,销售每台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0.1万元。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甲公司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的,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单位成本为1.5万元,市场价格预计为每台1.4万元,销售每台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0.1万元。
甲公司认为,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合同价格不能代表其市场价格,应当采用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市场价格作为计算M型号电视机可变现净值的依据。为此,甲公司对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80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520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对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40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260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此前,甲公司对M型号和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甲公司一条R型号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2004年12月,31日发生了永久性损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该公司按其账面价值100万元全额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至该公司2004年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该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未经税务部门确认。
甲公司认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这一事实在会计期末已经存在,因此,按其账面价值全额确认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要求:
1.分析、判断事项(1)中,甲公司2004年提高2~3年账龄和3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做法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2.分析、判断事项(2)中,甲公司对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析、判断事项(2)中,甲公司对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析、计算事项(2)中,M型号和N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的正确金额。
5.分析、判断事项(3)中,甲公司确认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确认的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解答题】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从事饮料生产的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2010年1月1日,A公司与下列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如下:
①甲公司。A公司拥有甲公司65%的有表决权股份。
②乙公司。A公司拥有乙公司49%的有表决权股份。乙公司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7名由A公司委派,其余2名由其他股东委派。乙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的任何决议必须至少有一名对方董事同意方可生效实施。
③丙公司。丙公司系境内上市公司,A公司拥有丙公司36%的有表决权股份,是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拥有丙公司20%、18%的有表决权股份。A公司与丙公司的其他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④丁公司。A公司拥有丁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但由于丁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善,丁公司自2007年以来一直亏损。截至2叭0年12月31日,丁公司净资产为负数;A公司决定于2011年对丁公司进行自行清算。
(2)A公司按照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为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A公司在2010年进行了以下并购:
①A公司为取得稳定的持续的发展,2010年8月,A公司斥资10000万元购买了一家生产水果的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100%股份,使其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并前两者无关联方关系。A公司的会计师对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B公司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了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
②2010年3月1日,A公司通过定向发行股票方式取得C房地产公司60%的股权。筹集资金10亿元,其中需要支付给券商0.2亿元。购买日,C房地产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亿元。为进行该并购,发生直接相关费用0.1亿元。2010年5月1日相关的股权划转手续办理完毕,合并前两者无关联方关系。因此,A公司确认商誉为1.1亿元。
假定:资料(1)中所述的A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除资料(2)所述之外,2010年度未发生其他变动;除资料(1)、(2)所述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分析、判断A公司收购B公司合并类型,并说明理由。
(1)2010年1月1日,A公司与下列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如下:
①甲公司。A公司拥有甲公司65%的有表决权股份。
②乙公司。A公司拥有乙公司49%的有表决权股份。乙公司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其中7名由A公司委派,其余2名由其他股东委派。乙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的任何决议必须至少有一名对方董事同意方可生效实施。
③丙公司。丙公司系境内上市公司,A公司拥有丙公司36%的有表决权股份,是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分别拥有丙公司20%、18%的有表决权股份。A公司与丙公司的其他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④丁公司。A公司拥有丁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但由于丁公司的经营管理不善,丁公司自2007年以来一直亏损。截至2叭0年12月31日,丁公司净资产为负数;A公司决定于2011年对丁公司进行自行清算。
(2)A公司按照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为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A公司在2010年进行了以下并购:
①A公司为取得稳定的持续的发展,2010年8月,A公司斥资10000万元购买了一家生产水果的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100%股份,使其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并前两者无关联方关系。A公司的会计师对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在B公司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了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
②2010年3月1日,A公司通过定向发行股票方式取得C房地产公司60%的股权。筹集资金10亿元,其中需要支付给券商0.2亿元。购买日,C房地产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亿元。为进行该并购,发生直接相关费用0.1亿元。2010年5月1日相关的股权划转手续办理完毕,合并前两者无关联方关系。因此,A公司确认商誉为1.1亿元。
假定:资料(1)中所述的A公司与其他公司的关系及有关情况,除资料(2)所述之外,2010年度未发生其他变动;除资料(1)、(2)所述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分析、判断A公司收购B公司合并类型,并说明理由。
【分析解答题】ABC公司是一家炼油公司,它通过自己旗下的ABC公司加油站出售自己的产品。ABC公司进行了市场调研后认为汽油市场60%的份额由“服务导向型客户”占领。这些客户属于中高收入阶层,当加油站能够提供优秀的客户服务,如整洁的设施、便利店、态度友好的员工、快速服务、能够用信用卡付款以及提供优质高辛烷汽油时,他们愿意支付较高的汽油价格。剩余40%的市场份额由那些寻找最廉价汽油的“货比三家者”组成。ABC公司的战略是以60%的服务导向型客户为主要目标。ABC公司2012年度平衡记分卡如下。为了简洁起见,我们省略了为实现每个目标而采取的计划。
要求:
请说明为什么ABC在没有实现在整个汽油市场中的市场份额目标时依然实现了其财务目标。“在整个汽油市场的市场份额”是否是市场份额的正确目标 请简要解释。
目标 | 衡量指标 | 目标业绩 | 实际业绩 |
财务方面 | |||
增加股东价值 | 价格回升导致经营收入的变化 | 90000000 | 95000000 |
增长导致经营收入的变化 | 65000000 | 67000000 | |
客户方面 | |||
提高市场份额 | 占整个汽油市场的市场份额 | 10% | 9.8% |
内部业务流程方面 | |||
提高汽油质量 | 质量指数 | 94分 | 95分 |
提高炼油厂业绩 | 炼油厂可靠性指数 | 91% | 91% |
确保汽油可供性 | 产品可供性指数 | 99% | 100% |
学习和增长方面 | |||
提高炼油厂流程能力 | 具备先进控制能力的炼油厂流程比例 | 88% | 90% |
请说明为什么ABC在没有实现在整个汽油市场中的市场份额目标时依然实现了其财务目标。“在整个汽油市场的市场份额”是否是市场份额的正确目标 请简要解释。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