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解析:材料一主旨分析:  【背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定位】 一项重

来源:网考网公务员 所有评论

【分析解答题】材料一主旨分析:  【背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定位】 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法普查、科学普查。  【特色】 新增“本户住房建筑面积”等普查项目。  【关键词、关键句】 见画线部分。  【意义】 本则材料主要作为背景材料,对下面的材料叙述起铺垫作用。1.2010年7月16日,国务院召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客观摸清人口信息,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据悉,本次人口普查的调查表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一些项目,如“本户住房建筑面积”和“本户住房间数”。国家统计局表示,要充分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取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将继续统计和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住房待售率,在部分城市抽选一批住宅小区,进行空置房调查。  2.许多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部某市的常住人口达到350.18万人,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流动人口的增长,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加重了该市公共资源的承载负担,对城市的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市的人口密度居全省前列,已达501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密度的2.28倍,其中某市辖区为4467人/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的15倍。  “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时下M市年轻父母们的热议话题。走后门托关系,父母爷爷奶奶漏夜排队,为的是给宝宝在幼儿园里要一个名额。“入园难、入园贵”到底是怎样的境况 一方面,公办幼儿园一位难求。公办幼儿园一般都是由教育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开办,享受政府财政拨款,教师属事业单位编制,而且基本上都获得“省市级幼儿园”的最高评级,在市民中享有收费低、教学质量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大型小区的民办幼儿园也出现了入园难的状况,每逢招生报名,都会出现家长通宵排队的“盛况”。材料二主旨分析:  【背景】 流动人口增长,人口规模扩大,人口密度增加,加重资源、环境承载负担,对城市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出挑战。  【案例】 1.M市“入园难、入园贵”的现实写照;2.T社区管理模式落后于现实变化的窘境;3.G市因公厕建设数量未满足市民、流动人员的需要而影响该市环境质量;4.D市科学发展受到人口结构失衡的影响和制约。  【信息点】 流动人口规模、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  【关键词、关键句】 见画线部分。  【内容概括】 本则材料从四个案例着手,阐述了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人口普查工作需要注意的信息点。还有一些特殊幼儿园报名也很紧张,如一些由高校、企业办的幼儿园。  T社区地处某市远郊区,很多居民住在这里,工作却在中心城区,由此引发交通拥堵等长期难以解决的矛盾。为改变该社区“睡城”的特点,政府大力扶持本地的就业创业,建设咨询产业园区,已有80多家企业进驻。短短的十年间,这里从一个乡村小镇,发展成为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城市规模的居住区。该地区办事处原来只管2万多人,现突增到40多万,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人事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等仍沿用原有的乡镇管理模式,政府能力有限,只好依靠发展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管理。  G市某区人大代表提交的《关于加快流动人员密集地区公厕建设的建议》指出,近年来,随着道路网络不断完善,“城中村”改造逐渐推进,大型住宅小区相继落成,该区日渐成为宜商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但是公厕建设数量却没有同步增长,分布也不够合理,不能满足市民、流动人员的需要,“尿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常住人口接近700万,人口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社会管理难度极大。与此同时,人口素质偏低,全市就业人口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占69.4%,从事体力劳动的占80.8%,专业技术人才仅占8.1%。”人口结构失衡正成为影响和制约D市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D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中,人口结构优化这一目标,被融入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中。该市市委书记说,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阻力和动力都来自于人,如果不能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产业发展也必然会面临“无源之水”的窘境。  材料三主旨分析:  【论点】 1.尊重人的基本权利,超生孩子应享有和正常出生孩子同样的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等权利; 2.仅靠户口管理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人口状况;3.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  【论据】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别规定和个别地方的非理性做法;2.某省公安厅的一名警官的叙述;3.关于西部某县计划内二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的调查结果和国际上印度等国家的男性过剩问题。  【意义】 用事实表现证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的意义,直面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  【信息点】 超生人口、死亡人口、户口登记、新生儿性别比。  【关键词、关键句】 见画线部分。3.某省公安机关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户口整顿,对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儿童妇女和失踪被拐儿童、被拐妇女,进行调查摸底和排查。有专家认为,我国这次人口普查首次明确计划外生育者可以落户,普查信息不作为处罚依据,其积极意义在于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超生者有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事实,但超生者的子女却是无辜的。个别地方长期以来试图通过“禁止上户口”的方式来遏制超生,是一种不理性的做法。孩子既然已经出生,他(她)们就应该和正常出生的孩子一样享有同样的社会福利、医疗、教育等权利。  该省公安厅的一名警官认为,除了超生人口造成人数实际增长,现实中“一人多户、有户无人”等人口虚假增长的情况也很突出:一些人在农村有户口,在城市也有户口,甚至多个城市都有不同名字的户口;还有一些城市居民存在多个地方都有户口的情况;更有甚者已经获得他国国籍或港澳台地区身份,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户口。另外,一些人为了各种附着在城乡户口上的利益,也有意隐瞒死亡人口情况。该警官认为,人口处在不断变动的状态,而户口登记往往落后于人口的变动,所以仅靠户口管理还无法准确、及时地了解人口状况。  据调查,西部某县计划内二胎新生儿男女性别比达到253.5∶100。有7个村自2001年起连续3年间出生的计划内二胎竟没有一个女孩。全国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的具体原因虽有不同,但深层原因都与“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相关。国外有学者指出,印度等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男性过剩是令人担忧的问题。亚洲人对男孩的偏爱,加上出生前性别鉴定等现代技术的进步,使亚洲人因选择男孩而堕胎的现象愈演愈烈,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性人数远超过女性,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  材料四主旨分析:  【背景】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学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快速地发展起来。  【内容】 1.研究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后果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2.研究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意义】 引出人口普查这一摸清人口家底的最基本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关键句】 见画线部分。4.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学发展很快。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一是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后果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做更多更深的研究。二是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关心和研究发展问题,需要研究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诸方面前进和变化的总和。  据统计,在2010年普查周期中,全球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口普查,覆盖全球99%以上的人口。人口普查作为当今世界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为摸清人口家底,都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收集详细信息。美国2010年的人口普查覆盖3.087亿人口,耗资逾140亿美元。印度2010年4月1日开始的人口普查活动,是印度历史上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和统计内容最详尽的一次人口普查。英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位负责官员说,政府打算废除人口普查制度,理由是每10年统计一次人口的做法耗资不少,效果却不理想。政府希望利用信贷记录、邮政资料等常规信息,花更少的钱获得更为精确的人口统计数据。  材料五主旨分析:  【定位】 承接前几则材料,展示人口普查工作进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问题】 1.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而产生的信任危机问题;2.人口普查过程中遇到“人户分离”的情况;3.由于民众不配合而导致的入户登记难问题。  【措施】 1.摆设展台,悬挂横幅,发放《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介绍入户登记问题;2.将普查员照片张贴于小区门口;3.在入户现场签订《保密承诺书》,并留下监督电话,确保不泄露普查对象的个人隐私。  【关键词、关键句】 见画线部分。  【内容概括】 本则材料以“问题+举措”的形式介绍了人口普查的具体工作,为作答要求中的题目2提供了作答依据。5.2010年7月,某网站设置了“你会配合普查员进行入户登记吗 ”的问卷调查,选择“会”的只有43%,选择“不会”的占14.9%,选择“看情况而定”的占42.1%。其实,民众有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某先生曾在一家中介机构留下个人信息,于是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买房、卖房信息便源源不断发到他的手机上,甚至银行账户、股票账户等私密性极强的信息,也在网络上被公开出售……有专家指出,人口普查受阻的背后是一种不容低估的信任危机。
网考网解析:
试题答案: 人口普查要掌握的我国人口的基本信息有:(1)居民住房的建筑面积、房间数及住房空置情况;(2)地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规模及人口密度;(3)人口素质及人口结构情况;(4)超生人口、死亡人口情况;(5)各类人口的户口登记情况;(6)新生儿性别比情况。   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1)为政府科学统计和发布住房待售率提供依据,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2)有助于政府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科学分配城市的各项资源,提高管理水平;(3)有助于优化人口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4)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的实际增长情况;(5)有助于规范户口登记程序,促进户口的科学管理,从而实现与人口的变动相协调;(6)有助于了解人口性别失衡情况,及时调整人口战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总之,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后果、研究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深刻的影响;客观摸清人口信息,能使我们全面把握基本国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答案解析: 【思路导读】 题干的前半部分,是非常典型的概括类题目的叙述。但是题干后半部分,加入了“分析”的要素,提高了本题的作答难度。对于“概括+分析”类题目,成功作答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全面概括和进一步的针对分析,且分析须准确合理。结合本题来看,作答时需要分析的材料有材料1、2、3、4。前3则材料所涵盖的信息点较为繁杂,但是从中可归纳出人口普查需要掌握的人口信息,考生作答时可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参照旁批)进行归纳概括;材料4的第1段为我们分析意义提供了一些启示,而对其他一些意义的总结,考生则可从前3则材料中关键词所在的语句或段落中获取信息。最后组织答案时,考生在“意义分析”部分,可采用“分—总”的形式,在有针对性地分析意义的基础上做好归纳性的意义总结。 document.getElementById("warp").style.display="no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style.display="block";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