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2018/5/4) |
第1题: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
【单选题】: |
第2题:除了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外,练习的方法也直接影响操作技能的学习。( ) |
【判断题】: |
第3题:在优等生中再分出上、中、下三个等级,这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
【单选题】: |
第4题: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 )
A.情境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发现学习 |
【单选题】: |
第5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国社区“一语惊坛”栏目,旨在收集当日论坛睿智深刻、或生动有趣的短评快语。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并期待各位网友踊跃荐帖 B.“一车人都被逗笑了。”在公交车上看完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像金刚一样捶打着胸脯冲过终点的记者说,“在家看电视不可能有这种与陌生人一同分享快乐的体验。” C.今天在网上冲浪的年轻人也许无法想象,股票、彩票、高尔夫、喇叭裤、流行音乐等……这些都曾被贴上资产阶级的标签 D.保温瓶,色拉油,棉絮,醋……各色日用品将几排货架堆得满满当当,俨然一个小超市,可这些东西并非拿出来出售,它们只是定期免费发放给社区里最需要帮助的特困家庭 |
【单选题】: |
第6题: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体中心” |
【单选题】: |
第7题: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
【单选题】: |
第8题: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老师:从物质组成上分析,你认为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 学生4:我认为还有可能生成H2O2。(这是老师事先没有想到的) 老师: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已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可能生成的产物。那么,哪些物质才真正是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生成的产物呢?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推断。 (学生已有了相关知识的积累,经过讨论,很快有了结果) 老师:请大家按照自己的方案做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下表即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 ![]() 老师: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 老师: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5:我发现试管是热的.说明反应放热。 学生6:我发现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但振荡后很快又褪色了.为什么呢? 老师:不错!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众学生:是啊,是啊!为什么呢? 老师:是啊.怎么办呢? (征求学生意见后,老师此时改变了预设的教学方案) 老师组织后续的探究课题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是什么因素使变红了的溶液又褪色了?(以下讨论、探究等内容已省略) 问题: (1)针对该案例中某学生的实验报告,请给出你的评价和建议。(6分) (2)根据该老师的教学流程,说明其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可从知识构建、能力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动机培养等5方面,任选4个方面予以回答)。(8分) (3)简述该教学案例中老师是如何达成“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6分) |
【分析题】: |
第9题: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幼儿园比较合适的师生比是( )。
A.1∶15-20 B.1∶20-25 C.1∶25-30 D.1∶30-35 |
【多选题】: |
第10题: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