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来源:网考网教师资格证 所有评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答案】C

【解析】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人们借助语言符号,能够将经验类化和延续下去,而动物的教育仅仅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因此,是否具有社会性是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 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结构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D

【解析】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控制。

 

3、 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必须适应人身

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D

【解析】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每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到达程度等均存在着差异。苏霍姆林斯基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就是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同,说明人具有个别差异性。

 

4、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曾提出过“造就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论属予(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集体本位论

D、阶层本位论

【答案】B

【解析】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造就合格公民”即强调教育目的的制定应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因此属于社会本位论。

 

5、 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德国。

 

6、 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

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D、课程主题、课程任务、课程标准

【答案】A

【解析】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7、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答案】B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设置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8、 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

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易度

D、区分度

【答案】B

【解析】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测量结果与要考查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9、 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王老

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

【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在授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0、 衡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根本标志。

 

11、 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C

【解析】实际练习法,又叫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实际练习法。

 

12、 晓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发出的声音时,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属于感觉的哪种现象?(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统合

【答案】C

【解析】联觉是一种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它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通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晓丹听到某种声音觉得不舒服,是听觉的刺激传到了感觉通道,属于联觉现象。

 

13、 小球十分内向,不爱说话,无论在陌生的环境,还是在家里都少言寡语。这表明人格具有( )。

A、整体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功能性

【答案】B

【解析】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点,那些在个人行为中偶然出现、一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小球在任何情况下都少言寡语,这就说明人格具有稳定性。

 

14、 让丽莉先后学习两组难度相当、性质相似的材料,随后的检查发现她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

由于受到( )。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分化抑制

D、延缓抑制

【答案】A

【解析】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所谓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丽莉对前面一组材料的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就是由于她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果的关系可以描绘成( )。

A、波浪曲线

B、斜线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答案】D

【解析】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果的关系,可以描绘为倒U型曲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机太弱或太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动机过弱,不能激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动机过强,人易于情绪紧张、思维紊乱,容易忽视其他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所以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动机水平适中,才能使人保持积极振奋又镇静从容的情绪状态,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16、 伟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是两条腿”,一天想好多次,明知道没必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

 

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答案】A

【解析】强迫症是焦虑障碍的一种,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问题。一些毫无意义或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冲动反复进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极力抵抗,却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了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生活起居。伟斌的这种症状符合强迫症。

 

17、 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

A、教学支架

B、最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动协作

【答案】B

【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一概念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

 

18、 晓冬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答案】B

【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晓冬在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快乐就是一种理智感。

 

19、 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容许有任何查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

克服这种焦虑情绪。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D

【解析】艾里斯曾提出合理情绪疗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其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晓颖克服焦虑情绪,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合理情绪疗法。

 

20、刘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

可。这种品德培养的方法属于( )。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C

【解析】群体约定是指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题干所述的品德培养方法属于群体约定。

 

21、 田禾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组织班级活动认认真真。她的这种品质属于性格的哪种特征?(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意志特征

D、情绪特征

【答案】A

【解析】性格的结构可分为态度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方面。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是指个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以及对待学习、工作、劳动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田禾同学热爱学习,关心同学,助人为乐,做事认真的品质都属于性格的态度特征。

 

二、辨析题

 

2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答案】

【解析】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另外,德育不仅仅只有道德品质教育一方面内容,而是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方面组成的。

 

23、 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答案】

【解析】直观教学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是指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及其模型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复杂的概念、规律和原理,在应用时,教师应该认识到,直观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教学不是为了达到直观教学目标,它不是教学目的。

 

24、 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答案】

【解析】注意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散又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象。二者并不是同一概念。

 

25、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答案】

【解析】非正式集体是指那些因个人爱好相同,情感深厚或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接近而组成的群体。就其影响来说,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之分。其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一致程度。对于积极型的,教师要加以宣传、鼓励;对于消极型的,教师要给予教育、转化。

 

三、简答题

26、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案】

【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27、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解析】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8、 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方法。

【答案】

【解析】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9、 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答案】

【解析】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四方面:

(1)基础能力素质:包括一般智力水平(如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等)、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

(2)专业能力素质: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研究能力等。

(3)心理素质:包括认知因素、兴趣因素、情绪因素、社会情感、意志因素、性格因素、气质因素等。

(4)身体素质:包括体格状况、体能状况、身体的适应能力情况等。

 

四、材料分析题

30、尼克·胡哲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海豹肢症”。在尼克的成长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而且还要与自卑与孤独做斗争。他会问“为什么我与周围人不同”“为什么我一出生就没有手足”。随着尼克的成长,在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和指导下,他开始适应他的生存环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须用手足才能完成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开始热爱他的生活环境并从事更伟大的事情。在七年级的时候,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与学生会其他人一起工作,处理地方慈善机构和残疾组织的各种事情,中学毕业后,尼克继续学习深造,获得了会计和财务策划的双学士学位。19岁的时候,尼克开始实现他的梦想,他通过自己充满激情的演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他人,给他们带去希望。2005年尼克被提名“澳大利亚年度青年”荣誉称号。现在,尼克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与数千万人分享他的故事和经历。

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答案】

【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遗传,也叫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的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2)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环境能够把个体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尤其是外部社会环境,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3)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学校把改造过的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等因素,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4)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尼克的遗传素质显然较差,然而这并没有使他一蹶不振。在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教育中,他选择了积极面对困难,最终获得了丰富的人生。这充分表明,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31、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一次交谈。

学生A:你知道吗?前两天在学习英语语法时,我感觉很简单,这似乎与我学习中文语法学得好有很大关系。

学生B: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当时平面几何学得很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多了。嗯(若有所思),看来不同知识之间还是有很大联系的啊!

学生A:是啊,不光书本知识是这样,我学弹琴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我会弹电子琴,现在学钢琴也学得比较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上周末骑着邻居王大爷家的三轮车玩,我以为我会骑自行车,学起来应该比较快。可没想到不是这样,怎么骑也骑不好,总是往一边歪。看来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了学骑三轮车。真奇怪!学生A:挺有意思,看来学习还是很奇妙的。

问题:(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中涉及的学习原理。(10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8分)

【答案】

【解析】问题(1):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涉及的内容是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另外,两位同学所说的迁移还包含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正迁移,这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叫积极迁移。如材料中“中文语法对学习英文语法的促进”“平面几何对学习立体几何的促进”“会弹电子琴对弹钢琴的促进”等。另一种是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也叫消极迁移。如材料中所说的“骑自行车对学习三轮车有干扰”等。

 

问题(2):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迁移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精选教材内容。精选的标准就是必须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即对其他领域有潜在的迁移意义的标准。

②合理组织材料。合理编排的标准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