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习题练习

2007年江苏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1题: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 )
A.发展基础教育
B.发展中等教育
C.发展普通教育
D.发展农村教育
【单选题】:      

2题: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
A.国家统一管理
B.各省统一管理
C.各县、乡自行管理
D.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单选题】:      

3题:小学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
A.为升入中学打基础
B.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C.培养公民的基本素质
D.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单选题】:      

4题:“精神产婆术”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洛克
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      

5题: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中小学生身份的定位有三个层次:第一,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第二,中小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第三,中小学生是( )
A.受教育者
B.具有主体性的受教育者
C.社会公民
D.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单选题】:      

6题:在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单选题】:      

7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使他们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这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直观性原则
【单选题】:      

8题:教师不向学生讲课,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学习一个阶段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察。考察通过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程序教学
【单选题】:      

9题:科尔伯格揭示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反映了个体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稳定性
D.可塑性
【单选题】:      

10题: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单选题】:      

11题: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的日期是( )
A.1981年
B.1986年
C.1991年
D.1996年
【单选题】:      

12题:“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成为乞丐、盗贼”。这个说法强调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实践
【单选题】:      

13题:集中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政治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理想国》
【单选题】:      

14题: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 )
A.普及性、科学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C.科学性、基础性、强制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多选题】:      

15题: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多选题】:      

16题: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然,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孔子十分讲究德育中(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原则
【多选题】:      

17题: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常常要进行摸底测验,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
A.安置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多选题】:      

18题:现代“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提出者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维果茨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多选题】:      

19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出自的教育家是( )
A.叶圣陶
B.陶行知
C.蔡元培
D.陈鹤琴
【多选题】:      

20题: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属于(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基础课程
【多选题】:      

21题: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称为_________
【填空题】:

22题: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小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它由________、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填空题】:

23题: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个时期,对某些刺激或训练最为有效,错过了这个时期,训练的结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这个时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24题: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_______,其核心就是维护儿童社会权利的主体地位。
【填空题】:

25题: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26题:_________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一切教育活动的最终依据。
【填空题】:

27题:小学阶段的课程应该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28题:学校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填空题】:

29题: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___________课外辅导
【填空题】:

30题:讲授法通常有三种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讲解和讲演。
【填空题】:

31题: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_________的总称。
【填空题】:

32题: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33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34题: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最常用方法是观察法和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

35题: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___组织。
【填空题】:

36题:_________年,清政府命各省府州县设学堂,这可以看作现代小学的开始。
【填空题】:

37题:现代社会、知识和_____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填空题】:

38题:1897年,__________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填空题】:

39题:小学以感知为主的常用教学方法有_________和实验法。
【填空题】:

40题: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______、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填空题】:

41题:请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分析题】:

42题:简述课外活动的含义与特点。
【分析题】:

43题:请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分析题】:

44题:简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分析题】:

45题:请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分析题】:

46题:论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分析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