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
第1题:某储运公司仓储区占地300m×300m,共有8个库房,原用于存放一般货物。3年前,该储运公司未经任何技术改造和审批,擅自将1号、4号和6号库房改存危险化学品。 2008年3月14日12时18分,仓储区4号库房内首先发生爆炸,12分钟后,6号库房也发生了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火势越来越大,之后相继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爆炸。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发现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没水,随后在1公里外找到取水点,并立即展开灭火抢险救援行动。 事故发生前,1号库房存放双氧水5t;4号库房存放硫化钠10t、过硫酸铵40t、高锰酸钾10t、硝酸铵130t、洗衣粉50t;6号库房存放硫磺15、甲苯4t、甲酸乙脂10t。事故导致15人死亡、36人重伤、近万人疏散,烧损、炸毁建筑物39000m2和大量化学物品等,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1990),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剂的是( )。 A.硫化钠 B.高锰酸钾 C.甲酸乙脂 D.硫磺 E.甲苯 |
【单选题】: |
第2题: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GB18218—2000),关于该仓储区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B.4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C.6号库房构成重大危险源 D.仓储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E.仓储区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
【单选题】: |
第3题: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 A.氧化剂与还原剂混存发生反应 B.库房之间安全距离不够 C.硝酸铵存储量达130t D.高锰酸钾存储量达10t E.库房管理混乱 |
【单选题】: |
第4题:甲苯挥发蒸气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 )。 A.甲苯蒸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环境相对湿度超过50% C.开放空间 D.点火源 E.受限空间 |
【多选题】: |
第5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下列物质中,目前在我国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有( )。 A.高锰酸钾 B.硝酸铵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
【多选题】: |
第6题:该仓储区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 )。 A.安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 B.仓库内使用防爆电器 C.安全巡检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违章处理措施 |
【多选题】: |
第7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下列应计入该起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包括( )。 A.火灾爆炸中毁损的财产 B.消防抢险费用 C.伤员救治费用 D.周边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费用 E.库房员工因工伤歇工工资 |
【多选题】: |
第8题:某服装厂厂房为一栋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厂房一层是裁床车间,二层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三至六层是成衣车间。厂房一层原有4个,后2个门被封死,1个门土锁,仅留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仅留0.8m宽的通道供员工通行。 半年前,在厂房一层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了一个临时库房。由于用电负荷加大,临时库房内总电闸保险丝经常烧断。为不影响生产,电正用铜丝代替临肘库房内的总电闸保险丝。经总电闸引出的电线,搭在铁栅栏上,穿出临时库房,但没有用绝缘套管,电线下堆放了2m.高的木料。 2008年6月6日,该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起火初期火势不大:有员工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但因不会操作未果。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层。当时,正在二层办公的厂长看到火灾后立即逃离现场:二至六层的401名员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逃生,多人跳楼逃生摔伤;一层人员全部逃出。 该起火灾事故,造成67人死亡、5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600万元。事故调查发现,起火原因是一层库房内电线短路产生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木料;整个火灾过程中无人报警;事故前该厂曾收到当地消防机构关于该厂火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但未整改;厂内仅有一名电工,且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3题为多选题)。 此次火灾发生初期,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厂长应优先( )。 A.保护工厂财物 B.组织员工疏散 C.保护员工财物 D.查找起火原因 E.保护工厂重要文件 |
【单选题】: |
第9题: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此次事故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E.轻微事故 |
【单选题】: |
第10题:关于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 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 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 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 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 |
【单选题】: |
第11题:对本案存在的安全隐患,下列整改措施中,该厂应该采取的有( )。 A.保证上下楼梯通道畅通 B.确保人员出入通道不少于两个 C.加强员工灭火技能培训 D.电工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并持证上岗 E.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 |
【多选题】: |
第12题:该厂存在的下列现象中,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 )。 A.库旁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铜丝代替 B.厂房内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杂物 C.厂房的三层至六层是成衣车间 D.二至六层有401名员工同时工作 E.二层以上各层存放可燃物 |
【多选题】: |
第13题:下列关于该厂安全管理现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员工缺乏应急救援常识 B.楼房不适合作为生产服装的厂房 C.安全管理混乱 D.发现的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整改 E.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 |
【多选题】: |
第14题:厂房一层火灾失控时,对正在五层工作的员工来说,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A.在本层负责人的组织下灭火 B.搬运身旁附近的财物 C.察看火情,设法逃生 D.无法立即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E.逃生时尽量不要直立行走 |
【多选题】: |
第15题:此次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间接原因包括( )。 A.厂房一层内设置临时库房 B.厂方平时缺乏对员工的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员工自救能力差 C.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堆放了杂物,员工无法迅速撤离 D.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下达不及时 E.厂房一层只有1个门供员工上下班进出 |
【多选题】: |
第16、17、18、19题:某企业有玻璃器皿生产车间。该企业的玻璃器皿制造分为烧制玻璃熔液、吹制成型和退火处理三道主要工序,烧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装置是玻璃熔化池炉。烧制时,从炉顶部侧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纯碱(氢氧化钠)、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气作燃料烧至1300-1700℃,从炉底侧面排出玻璃熔液。 玻璃器皿的生产车间厂房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顶是水泥预制板。厂房内有46t玻璃熔化池炉1座,炉高6m,炉顶距厂房钢制房梁1.7m,炉底高出地面15m。距炉出料口3m处是玻璃器皿自动吹制成型机和退火炉。煤气调压站距厂房直线距离15m,重油储罐距厂房直线距离15m。房内有员工20人正在工作。 由于熔化池炉超期服役,造成炉顶内拱耐火砖损坏,烈焰冲出炉顶近1m,炉两侧的耐火砖也已变形,随时有发生溃炉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炉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即向企业发出暂时停炉、停产的指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本案中,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时行使了《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哪些职权? 2.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规定,指出该车间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指出该车间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并说明依据。 4.针对该企业现状,提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建议。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第20、21、22、23题:总部位于A省的某集团公司在B省有甲、乙、丙三家属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应急管理工作,该集团公司委托某咨询公司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咨询公司同感哦调查、分析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完成了应急救援元起草工作,提交到集团公司会议上进行评审。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的意见是:(1)集团公司和甲、乙、丙三家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在应急组织指挥结构上应保持一致;(2)集团公司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和消防队,应急救援时伤员救治要依靠职工医院,抢险力量队伍要依靠集团公司消防队;(3)周边居民安全疏散,应由集团公司通知地方政府有关部寻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4)应急救援预案中因部分内容涉及集团公司商业秘密一应急救援预案不对企业全体员工和外界公开,只传达到各企业中层以上干部;(5)应急救援预案要报A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近期,该集团公司完成了一套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计划。该计划设计的演练内容为:(1)打开液氨储罐阀门,将液氨排到储罐的围堰内;(2)参演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关闭阀门,将围堰内的液氨进行安全处置;(3)救出模拟中毒人员。 2008年3月6日,集团公司在甲企业进行了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演练地点设在甲企业的液氨储罐区。为保障参演人员、控制人员和观摩人员的安全,集团公司事先调来乙企业全部空气呼吸器、防毒菌具、。防爆型无线对讲机和监测仪器,同时调来集团公司消防队所有的水罐车、泡沫车和职工医院的救护车辆。演练从10点钟开始,按照事先制订的演练计划进行: 10点20分氨气扩散到厂区外,由于演练前未组织周边群众撤离,扩散的氨气导致两名群众中毒:10点30分,抢救完中毒群众后,演练继续按计划进行。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2分): 1.指出应急救援预案评审时,集团公司领导意见中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的做法。 2.指出本案的应急救援演练中存在的问题。 3.结合本案,简述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第24、25、26、27题:某煤炭开采企业地面辅助生产系统有维修车间、锅炉房、配电室、油库、办公大楼和车库等。在维修车间,除机械加工设备外,还有1台额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机,气焊用氧气、乙炔气瓶各5个。燃煤锅炉房有出口水压(表压)0.12MPa、额定出水温度130℃、额定功率28MW的锅炉2台。油库有1个储量为7的汽油储罐及配套加油设备。办公大楼内安装载人电梯2部。该企业有员工通勤大客车1辆。 2007年7月5日10时,电工甲在维修车间进行电气维修。10时30分,车工乙开完会,准备使用机床时发现没电,于是来到电气开关柜前,发现开关柜门开着,没有停电作业警示,就接通电源,造成电工甲触电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指出该企业现有设备中哪些属于特种设备。 2.该企业是否应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是,说明该企业申领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如否,说明理由。 3.说明此次事故调查组的成员构成。 4.写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调查报告概要。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