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安全工程师《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 |
第1题:某厂,油污法兰损坏需维修。维修钳工甲将带有污油底阀的污油管线放入污油池内,当时污油池液面高度为500cm,上面浮有30cm的浮油。在液面上的100cm处需对法兰进行更换,班长乙决定采用对接焊接方式。电焊工丙去办理动火票,钳工甲见焊工丙办理动火手续迟迟没回,便开始焊接,结果发生油气爆炸,钳工甲掉入污油池死亡。 1、焊接人员必须具备() A、懂得防火知识 B、懂得防爆知识 C、焊工作业证 D、经过培训 |
【单选题】: |
第2题:该起事故性质( ) A、自然灾害 B、刑事事件 C、责任事故 D、非责任事故 |
【单选题】: |
第3题:该起事故爆炸直接原因( ) A、没有办理动火证 B、污油池存在油气 C、没有监护 D、违章动火 |
【单选题】: |
第4题:该事故直接与油气爆炸有关的因素有( ) A、空气 B、污油挥发的气体 C、环境温度 D、电焊焊接中产生的火花 E、污油 |
【多选题】: |
第5题:钳工甲此次作业环境中主要存在的危险有( ) A、电磁辐射 B、触电 C、油气着火 D、油气爆炸 E、机械伤害 |
【多选题】: |
第6题:按照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该事故可能涉及的事故类型有:( ) A、其他爆炸 B、火灾 C、淹溺 D、灼烫 E、机械伤害 |
【多选题】: |
第7题:该起事故爆炸间接原因( ) A、作业组织不严密 B、教育培训不够 C、作业现场监护不到位 D、没有动火票制度 E、安全意识不强 |
【多选题】: |
第8题:8月6日18时,驾驶员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驶入某告诉公路B56段,20许,槽罐车与驾驶员乙驾驶的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驾驶员甲之外的两车其他人员死亡.撞车事故发生后,驾驶员甲不顾槽罐车严重损坏,液氯已开始外泄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也没有采取措施,就迅速逃离事故现场,由于延误了最佳应急救援时机,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扩散,形成了大范围污染,造成了该高速公路B56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紧急疏散,7日2时,应急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组织村民的紧急疏散和氯气污染区伤亡人员的搜救,并对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置 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 A、槽车与货车相撞,槽罐车破裂,液氯泄漏 B、槽车设计不合理 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 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 |
【单选题】: |
第9题: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是( ) A、槽车液氯破裂 B、标志不清 C、有毒物质 D、作业环境不良 |
【单选题】: |
第10题: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的严重是程度属于(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死亡事故 C、重伤事故 D、一般事故 |
【单选题】: |
第11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应追究事故直接责任者是( ) A、驾驶员甲 B、驾驶员乙 C、村长 D、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人 |
【单选题】: |
第12题: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是( )。 A、请军队参加调查 B、加强危化品运输管理 C、调查事故经过 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 |
【单选题】: |
第13题:该事故调查取证主要包括:( ) A、收集与事故发生有关事实 B、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C、慰问抢险人员; D、寻访驾驶员甲 E、及时让新闻媒体发布信息; |
【多选题】: |
第14题:该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 ) A、中毒人员死亡的丧葬和抚恤费用 B、受伤住院村民补助、救济费用 C、受伤住院村民费用 D、事故罚款或赔偿费用 E、槽罐车停运期间减少收入的损失 |
【多选题】: |
第15题: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运输单位需要办理的手续:( ) A、经资质认定 B、对驾驶员甲进行相关安全知识培训&nBsp; C、配备必要防护用品 D、办理夜间行车手续 E、配备押运人员 |
【多选题】: |
第16、17、18、19题: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贮煤场、煤粉制备与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化学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灰渣与除尘脱硫系统、制氢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车库等,大型设备主要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制氢装置、水处理装置、除尘装置等。发电用燃煤,由汽车直接运往贮煤场,在贮煤场用滚轴筛将煤破碎后送进燃煤锅炉。 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配套电解制氢设备及其管路等。运行时装置中存有的氢气为50kg,与制氢装置边缘距离为30m处,有6个24m3额定工作压力为3.2MPa,额定工作温度为20℃卧式储罐。作为生产成品的周转储罐。制氢装置与氢气储罐用管道连接。 锅炉点火助燃为柴油。厂内有两个2000m3的固定储罐存储了柴油。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柴油罐在同一围堰内,在距制氢系统外部边界550m处有一个汽油储罐区,有两个20m3卧式汽油储罐,储罐的设计充装系数为0.85,两个汽油储罐在同一围堰内。 相关资料:氢气在0摄氏度,0.1MPa环境中的密度为0.09kg/m3,所用汽油的密度为750kg/m3,所用柴油的密度830kg/m3。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给出:氢气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吨,在贮存区临界量为10吨,汽油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2吨,在贮存区的临界量为20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68)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其所在的生产工艺单元。 2、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给出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分类,指出该电厂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应的物质名称。 3、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给出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选作以下两题中任一个: (1)找出该电厂两处危险源及名称 (2)计算出两处危险源中任一处的储量 4.指出该电厂可能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和设施,并指出预防其发生爆炸的保护装置或设备。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第20、21、22题:某化工厂的原料、中间产品有火灾、爆炸、中毒的危险性,生产的最终产品有Cl2和化学名CP的其他产品。生产工艺单元有:原料库房、氯气库房、产品CP库房、生产一车间和生产二车间,厂区周围有居民住宅和其他工厂。为此,工厂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厂长甲将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交给了厂调度室主任丙。主任丙为了不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工作,自己用业余时间独立完成。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并交给厂长甲。 厂长甲认真审查了厂事故应急预案,认为(1)事故应急预案中的“一旦事故发生,全厂员工应优先保护重要生产设备,救助他人”的应急原则,体现了保护企业财产,爱厂如家的奉献精神;(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生产安全的副厂长乙”,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3)“当发生重大氯气泄漏时由场外消防部门向周围居民发出警报”,体现了生产不扰民的原则;(4)“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后,厂长甲应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两个部门报警的报警程序”待分析;(5)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评估合理。因此,厂长甲当场就让主任丙立即将事故应急预案打印发布。 厂长甲决定进行应急演习,并再次将任务交给主任丙。主任丙将演习地点设在氯气库房,厂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氯气库房下风侧的平地上。演习过程为:第一步,指示人员A打开氯气库房中一个装有Cl2的钢瓶,使C12缓慢泄漏;第二步,工人B、C在氯气库房外头假装因Cl2中毒而晕倒;第三步,工人D、E发现有人晕倒立即离开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报警;第四步,事故应急预案立即启动,所有应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和岗位;第五步,向110、119、120等外部应急救援部门报警;第六步,外部应急救援力量赶到现场,实施人员救护和抢险。 根据上述的场景回答下列的问题: 1、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不足或不正确的做法。 2、指出该厂事故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3、指出该厂应急演习中的不正确的做法。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第23、24、25题:某矿煤炭生产任务繁重,产量超过核准指标。构成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的巷道尚未贯通。虽然矿上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但瓦斯传感器存在故障,信号传输不畅。 某日228工作面发生了冲击地压,工人在未断电情况下检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68万元。经查,事故发生时找不到生产值班负责人,死亡和受伤人员未佩戴自救器和瓦斯检测仪,致使事故损失严重。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26分): 1、分析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问题。 2、分析与本次事故有关的安全管理问题。 3、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该矿应采取哪些整改措施?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