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习题练习

2012年河南省洛阳市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1题:学生中流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动机强化说
C.动机需要论 D.归因理论
【单选题】:      

2题:在阅读时,有人能够“一目十行”,这种现象反映了注意的( )
A.稳定性 B.分配 C.广度 D.转移
【单选题】:      

3题: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单选题】:      

4题: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单选题】:      

5题: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单选题】:      

6题: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要确立起( )
A.稳定不变的教学观念
B.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单选题】:      

7题:在个性结构中,始终有道德评价意义并有好坏之分的是( )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D 意志
【单选题】:      

8题: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他判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她的这种判断是思维的( )
A.概括性 B.间接性 C.稳定性 D.推断性
【单选题】:      

9题: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发现地面全都湿了,由此他判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她的这种判断是思维的( )
A.概括性&nBsp;
B.间接性&nBsp;
C.稳定性
D.推断性
【单选题】:      

10题:在新课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单选题】:      

11题:“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这种观点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发展本位论
【单选题】:      

12题:.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单选题】:      

13题: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课程价值趋向发生的变化是(   )
A.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B.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C.由关注个体走向关注整体 D.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单选题】:      

14题:.“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明( )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酌重要方法。
A.向先进人物学习 B.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知行统一 D.努力做到慎独
【单选题】:      

15题:.构成新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 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D.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单选题】:      

16题:.“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饮水”是句西方谚语,说明了在学生的心理引导中,我们要做到(  )
A.遵循发展的原则 B.遵循学生主体的原则
C.遵循整体的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单选题】:      

17题:.现代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是知己、朋友的关系;但是在课堂之中,则要求教师又必须运用自身的性。这种现象是(  )
A.教师角色冲突 B.教师 C.教师培训 D.教师自我完善
【单选题】:      

18题:学校经常开展教学观摩课,听课教师通过这种活动学习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方法。但是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长期性
【单选题】:      

19题:看小说时,在人脑中形成的相应形象过程主要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幻想 D.创造想象
【单选题】:      

20题:.“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依据是人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单选题】:      

21题:.“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 B.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C.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D.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单选题】:      

22题: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经典的观点有( )
A. 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多选题】:        

23题: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学生的学习是( )
A.以学习人类的直接知识为主 B.以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为主
C.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 D.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
【多选题】:        

24题: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是( )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领导
C.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D.增强法律意识
【多选题】:        

25题:从历史角度看,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产生与兴起主要与下列哪些有关( )
A.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B.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及其思想
C.近代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D.近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想
【多选题】:        

26题:“泰勒原理”揭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即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它是现代课程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以下属于“泰勒原理”所揭示的四个阶段中包含的内容的是( )
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的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多选题】:        

27题:从狭义的教育概念看,教育的基本因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
D.教育目标
【多选题】:        

28题: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过程与方法目标
C.个性和共性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多选题】:        

29题:教育法律主体只有具备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才被认定为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以下表述属于教育法律归责要件的是( )
A.有损害事实 B.损害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
C.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行为人必须是学生
【多选题】:        

30题: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人的自发行为,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修养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多选题】:        

31题:教师爱岗敬业规范确立的依据是( )
A.教师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B.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C.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D.教师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多选题】:        

32题: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评价制度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D.教师要表扬发挥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积极性以促进教师提高评价水平
【多选题】:        

33题: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个别差异包括( )
A.心理的个别差异 B.生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多选题】:        

34题:课程改革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基本需求,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有( )
A.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B.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C.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D.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多选题】:        

35题: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属于奥苏贝尔提出的组织学习的原则和策略的有(  )
A.最近发展区 B.逐渐分化 C.整体协调 D.先行组织者
【多选题】:        

36题: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 )
A.总括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类属学习
【多选题】:        

37题:良好的班集体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是( )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有利于统一塑造学生的个性
【多选题】:        

38题: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传统教育重视教学评价,现代教育忽视教学评价
B.传统教育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
C.传统教育的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现代教育的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
D.传统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多选题】:        

39题: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多选题】:        

40题: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语言传授可以学习各种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对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
A.语义记忆 B.程序记忆 C.陈述记忆 D.长时记忆
【多选题】:        

41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 )
A.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
C.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
B.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D.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多选题】:        

42题: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判断题】:  

43题: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而不是创造产品的物质生产。 
【判断题】:  

44题: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质也就是真、善、美的教育。  
【判断题】:  

45题: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判断题】:  

46题:.“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自觉性。  
【判断题】:  

47题:学习动机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越好。 
【判断题】:  

48题: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判断题】:  

49题: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种行为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征。 
【判断题】:  

50题: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这就是它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判断题】:  

51题: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判断题】:  

52题: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律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目的解释。 
【判断题】:  

53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 
【判断题】:  

54题:.“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嗅觉刺激。 
【判断题】:  

55题:.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判断题】:  

56题: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10次属于体罚。  
【判断题】:  

57题: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场依存型占优势。 
【判断题】:  

58题: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是依据多方面标准而定的,因而不具有阶级性。 
【判断题】:  

59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而非运用知识。  
【判断题】:  

60题:.“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认知发展的教学策略。  
【判断题】:  

61题: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判断题】:  

62题:简述教育法律法规的作用
 
【分析题】:

63题: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分析题】:

64题:简述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
【分析题】:

65题:.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
【分析题】:

66题:结合相关理论,练习新课程教学实际,试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分析题】:

67题:《神的衣服》
你知道哪个字能代表神的衣服吗?在遇到李佳祺前,我也不知道。那是在上完第一次课签名时,佳祺将她的名字写成了“李佳棋”。于是我就提醒她说:“佳祺,你的那个‘祺’字应该是一点,而不是两点。”她抬头纳闷地看着我,我只好解释说:“一点的‘衣’旁一般都是与神有关,如神、福、禄等,你的‘祺’就是吉祥、福气的意思,而两点的‘衣’字旁的与衣服有关,如棉袄、被子。”我刚说到这儿,佳祺马上说:“老师,我刚才写的那个字,就是指神穿衣服了?”我一听,欣喜地笑着说:“你真聪明!”心里感叹道,多奇妙的思维啊!
(1)以上教学情境中,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分)
(2)试分析以上教学情境体现了什么样的师生关系。(5分)
【分析题】:

68题:.一位热情而且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了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放置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根据心理学中“注意”的有关原理,请分析这位教师的做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