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第1题: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
【单选题】: |
第2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单选题】: |
第3题: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
【单选题】: |
第4题: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
【单选题】: |
第5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
【单选题】: |
第6题: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 |
【单选题】: |
第7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单选题】: |
第8题: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
【单选题】: |
第9题: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 B.榜样法 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D.锻炼法 |
【单选题】: |
第10题: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
【单选题】: |
第11题: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阶级性 B.道统性 C.功用性 D.专制性 E.刻板性 |
【多选题】: |
第12题: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康德 D.小原国芳 E.裴斯泰洛齐 |
【多选题】: |
第13题: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 |
【多选题】: |
第14题: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 |
【多选题】: |
第15题: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
【多选题】: |
第16题: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发展性原则 B.激励性原则 C.合作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E.多元化原则 |
【多选题】: |
第17题: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分析题】: |
第18题: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
【分析题】: |
第19题: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分析题】: |
第20题: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
【分析题】: |
第21题: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
【单选题】: |
第22题: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
【单选题】: |
第23题: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
【单选题】: |
第24题: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 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
【单选题】: |
第25题: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
【单选题】: |
第26题: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 A. 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 C.认知建构理论 D.顿悟学习理论 |
【单选题】: |
第27题: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
【单选题】: |
第28题: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单选题】: |
第29题: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
【单选题】: |
第30题: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育、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 |
【单选题】: |
第31题: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E. 学校情景 |
【多选题】: |
第32题: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E.评价 |
【多选题】: |
第33题: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E. 具有先天遗传性 |
【多选题】: |
第34题: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 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E.动觉 |
【多选题】: |
第35题:教师的威信表现为 A.工作水平 B.知识水平 C.工作态度 D.工作作风 E.教学能力 |
【多选题】: |
第36题:学习策略包括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E.内化策略 |
【多选题】: |
第37题: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 |
【分析题】: |
第38题: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 |
【分析题】: |
第39题: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 |
【分析题】: |
第40题: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 |
【分析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