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研政治易错题(2015-11-26) |
第1题:(选做题Ⅱ) 2004 年 4 月26 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白皮书指出,近成功十二套—1—6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急剧上升。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800万人。2004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 900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白皮书指出,未来 20 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 550 万人的规模增长,到 2020 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 9.4 亿人。白皮书阐述了21 世纪前期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就业总量达到 8.4 亿,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水平,社会总体上处于比较充分的就业状态。 (1)结合材料并依据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原理分析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性。 (2)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
【分析题】: |
第2题:(选做题Ⅱ)下面是有关知识经济的材料: 材料1 在这个新的全球市场的法则手册中,只有一条法则:适者生存。伴随世界贸易增长而来的是更大的经济投机。结果,经济的基础将偏离实际的生产,而用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一敲,大量投资便从成功十二套—2—6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 《曼谷日报》 材料2 信息将在人、组织和国家之间以一种简便的、容易的方式传播。信息传播技术的大量运用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世界各国的文化制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维护人类在整个新世纪的安全。 材料3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运转,那它就不可能有现在,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科学技术,那它就不会有未来。” 材料4 世界科技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如果不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们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中国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时不我待啊!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知识经济时代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材料1~4加以分析。 (2)根据材料1、2,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对哲学研究提供了什么新课题? (3)结合材料3、4,简述我国将如何迎接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的挑战? |
【分析题】: |
第3题:在当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还有人相信唯心主义,这是由于() A.思维方法的片面性 B.私有制度的存在 C.唯心主义存在其合理性 D.唯心主义还具有欺骗性 |
【多选题】: |
第4题:(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世界格局变化的材料: 材料1 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摘自 1971 年7 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2 观察家认为,90 年代以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增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 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并成功十二套—1—5列的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估算早已超过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 2010 年还将超过欧美。 —— 摘自 1997 年12 月25 日《人民日报》 材料3 1997 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了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法国希拉克总统 5 月访华,中法宣布建立“迈向 21 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 1997 年进行了互访,确定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10月,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此外,11月叶利钦总统和桥本首相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 2000 年前签署和平条约,从而打破日俄之间长期冷淡、僵持的局面,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4 亚欧会议 3 日通过在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亚洲金融和经济形势的特别声明。声明一致要求要研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取得的划时代成果是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起手来,对美国布下包围网。 过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若撇开最大的出资国美国是不可设想的”(日本金融人士语)。然而,这次利用美国不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亚洲和欧洲国家作为既成事实已经成功地对增加出资问题形成了多数意见。英国政府人士说:“欧盟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比率的 60%, 约占18% 的美国已逆转为少数派。”于是就可能撇开美国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亚洲和欧洲磋商这种亚欧首脑会议的框架,来制定有利于亚洲本身的克服危机的方略,这种方略是与美国的想法不同的。 ——摘自1998 年 4 月4日日本《东京新闻》 材料5 在1998 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外交努力。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10 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摘自《新华月报》1998年第3、4 期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 和2、4 ,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3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 (3)材料4 所说的“划时代成果”为什么在过去“不可设想”而现在能够实现? (4)结合材料 3 和 5,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中发挥的作用。 |
【分析题】: |
第5题:2003年4月16日,捷克、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等10个欧洲国家加入欧盟的签字仪式在雅典举行,这是该实体历史上() A.第五次扩大成员国 B.最大的一次扩大规模 C.第四次扩大成员国 D.最小的一次扩大规模 |
【多选题】: |
第6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两次概括的文件是() A.《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
【多选题】: |
第7题: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是() A.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人口越少,物质资料生产发展越快 B.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只要生产多于消费就能促进生产发展 C.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互为条件,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D.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的基础,人类自身生产受物质资料生产制约 |
【多选题】: |
第8题: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发展有() A.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B.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D.关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联盟的思想 |
【多选题】: |
第9题: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殖过程是指() A.活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 B.活劳动转移旧价值的过程 C.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D.从一定点开始转移价值的过程 |
【单选题】: |
第10题:《易传》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这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二元论的观点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