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研政治易错题(2015-12-7) |
第1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A.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B.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C.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
【多选题】: |
第2题: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因此,个人主义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分析题】: |
第3题:2004年8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147个成员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框架协议内容涉及的领域主要有() A.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 B.工业和非工业品市场准入 C.服务贸易 D.贸易便利化和发展 |
【多选题】: |
第4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一般以() A.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B.扩大再生产为前提 C.简单再生产为前提 D.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为前提 |
【单选题】: |
第5题: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质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秩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分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 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分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的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 》第 2 卷 请回答: (1)材料1 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 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中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
【分析题】: |
第6题: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商品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层单位 B.劳动者服务于不同企业 C.各企业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D.生产资料归不同所有者所有 |
【单选题】: |
第7题: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方面的重要特征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 B.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单选题】: |
第8题:超额利润是() A.商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B.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C.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 D.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
【单选题】: |
第9题: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是() A.实现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 B.绝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多选题】: |
第10题: 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
【分析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