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试

(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世界格局变化的材料: 材料1 我们

2016年01月07日来源:考研考试 所有评论

试题来源:2005年考研政治最后冲刺成功十二套卷(一)主观题
【分析解答题】(选做题Ⅰ)
以下是有关世界格局变化的材料:
材料1
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仍然是美国的一个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摘自 1971 年7 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2
观察家认为,90 年代以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增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 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并成功十二套—1—5列的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估算早已超过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 2010 年还将超过欧美。
—— 摘自 1997 年12 月25 日《人民日报》
材料3
1997 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了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法国希拉克总统 5 月访华,中法宣布建立“迈向 21 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 1997 年进行了互访,确定两国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10月,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此外,11月叶利钦总统和桥本首相在西伯利亚进行了正式会晤,双方决定争取在 2000 年前签署和平条约,从而打破日俄之间长期冷淡、僵持的局面,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条件。
——摘自1997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4
亚欧会议 3 日通过在伦敦举行的首脑会议发表了关于亚洲金融和经济形势的特别声明。声明一致要求要研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等问题。可以说,这次会议取得的划时代成果是抛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资国美国,由亚洲和欧洲共同携起手来,对美国布下包围网。
过去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出资,“若撇开最大的出资国美国是不可设想的”(日本金融人士语)。然而,这次利用美国不参加亚欧首脑会议的机会,亚洲和欧洲国家作为既成事实已经成功地对增加出资问题形成了多数意见。英国政府人士说:“欧盟和亚洲合起来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比率的 60%, 约占18% 的美国已逆转为少数派。”于是就可能撇开美国最大限度地充分运用亚洲和欧洲磋商这种亚欧首脑会议的框架,来制定有利于亚洲本身的克服危机的方略,这种方略是与美国的想法不同的。
——摘自1998 年 4 月4日日本《东京新闻》
材料5
在1998 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中,******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函,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外交努力。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决定向泰国提供10 亿美元的资金援助,并宣布人民币不贬值。
——摘自《新华月报》1998年第3、4 期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 和2、4 ,指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2)指出材料3反映的国家关系的新特点及其与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
(3)材料4 所说的“划时代成果”为什么在过去“不可设想”而现在能够实现?
(4)结合材料 3 和 5,说明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转换中发挥的作用。

网考网解析:
【答案要点】(1)20 世纪70 年代世界仍是两极格局,但美国地位和力量相对下降,面临新的经济力量的挑战,这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20 世纪90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除美、日、欧外,东亚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亚欧开始建立新型关系,美国虽是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对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 (2)大国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一些大国正在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这反映了在多极化趋势...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