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称考试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预习知识点(12)

2017年11月02日来源:会计职称考试 所有评论

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1.含义与特点

方法

定义

特点

增量预算

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缺点: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开支而得不到控制,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零基预算

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方法。

优点:

①不受现有费用项目的限制;

②不受现行预算的束缚;

③能够调动各方面节约费用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促使各基层单位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

缺点:是编制工作量大

【例题•单选题】下列预算编制方法中,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

A.增量预算

B.弹性预算

C.滚动预算

D.零基预算

【答案】A

【解析】增量预算编制方法的缺陷是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开支而得不到控制,形成不必要开支合理化,造成预算上的浪费。

2.增量预算编制的假定:

第一,企业现有业务活动是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企业现有各项业务的开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预算期予以保持;

第三,以现有业务活动和各项活动的开支水平,确定预算期各项活动的预算数。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增量预算基本假定的是(  )。

A.未来预算期和费用变动是在现有费用的基础上调整的结果

B.预算费用标准必须进行调整

C.原有的各项开支都是合理的

D.现有的业务活动为企业必需

【答案】B

【解析】增量预算的假设前提。

3.零基预算的编制程序:

第一,企业内部各级部门的员工详细讨论计划期内应该发生的费用项目,提出每一项费用支出目的及数额;

第二,划分不可避免项目和可避免项目;

①不可避免费用项目:必须保证资金供应;

②可避免项目:逐项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尽量控制可避免项目纳入预算当中。

第三,划分不可延缓项目和可延缓项目。

①不可延缓费用项目:优先安排其支出;

②可延缓项目:根据需要,按照费用项目的轻重缓急确定可延缓项目的开支。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费用预算项目中,最适宜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的是( )。

A.人工费

B.培训费

C.材料费

D.折旧费

【答案】B

【解析】零基预算是在编制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一切以零为出发点,从实际需要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方法。选项A、C属于技术性变动成本,选项D通常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有选项B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

要想降低酌量性固定成本,只有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编制出可行的费用预算并严格执行。

(二)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1.含义、特点及适用范围的比较

方法

定义

特点

固定预算

(静态预算)

在编制预算时,只根据预算期内正常、可实现的某一固定的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等)水平作为唯一基础来编制预算的方法。

(1)适应性差;

(2)可比性差。

方法

定义

特点

适用范围

弹性预算

(动态预算)

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联动关系,按照预算期内可能的一系列业务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工时等)水平编制的系列预算方法。

(1)弹性预算是按

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从而扩大了预算的适用范围;(2)弹性预算是按成本性态分类列示的,在预算执行中可以计算一定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便于预算执行的评价和考核。

适用于编制全面预算中所有与业务量有关的预算,但实务中主要用于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和利润预算,尤其是成本费用预算。

2.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

【提示】编制弹性预算,要选用一个最能代表生产经营活动水平的业务量计量单位;

第二步,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

【提示】务必使实际业务量不至于超出相关的业务量范围。

一般来说,可定在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之间,或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第三步,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四步,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法来表达。

【例题·单选题】运用弹性预算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②确定各项成本与业务量关系;③选择业务量计量单位;④计算各项预算成本。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答案】C

【解析】运用弹性预算法编制预算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选择业务量的计量单位;第二步,确定适用的业务量范围;第三步,逐项研究并确定各项成本和业务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第四步,计算各项预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法来表达,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3.弹性预算的编制

(1)公式法

方法

编制要点

优点

缺点

公式法

Y=a+bX

在一定范围内预算可以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可比性和适应性强,编制预算的工作量相对较小。

(1)按公式进行成本分解比较麻烦,对每个费用子项目甚至细目逐一进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

(2)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只能用数学方法修正为直线,才能应用公式法。

(2)列表法

编制要点

优点

缺点

用列表的方式,在相关范围内每隔一定业务量范围计算相关数值预算。

(1)不管实际业务量多少,不必经过计算即可找到与业务量相近的预算成本;

(2)混合成本中的阶梯成本和曲线成本,可按总成本性态模型计算填列,不必用数学方法修正为近似的直线成本。

在评价和考核实际成本时,往往需要使用插补法来计算“实际业务量的预算成本”,比较麻烦。

(三)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方法

定义

特点

定期预算

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优点: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便于将实际数与预算数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缺点:固定以1年为预算期,在执行了一段时期之后,往往使管理人员只考虑剩下来的几个月的业务量,缺乏长远打算,导致一些短期行为的出现。

滚动预算(连续预算、永续预算)

将预算期与会计期间脱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地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一般为12个月)的一种预算方法。

优点:能够保持预算的持续性,有利于结合企业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考虑未来业务活动;使预算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滚动预算的分类

逐月滚动

逐月滚动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月份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月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

编制的预算比较精确,但工作量比较大。

逐季滚动

逐季滚动方式是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以季度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每个季度调整一次预算的方法。

比逐月滚动工作量小,但精确度较差。

混合滚动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同时以月份和季度作为预算的编制和滚动单位的方法。

这种预算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人们对未来的了解程度具有对近期把握较大,对远期的预计把握较小特征

图1 逐月滚动预算方式示意图

图2 逐季滚动预算方式示意图

图3 混合滚动预算方式示意图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