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易错题(2019/10/19) |
第1题: 职业安全与健康署(缩写为OSHA)的成立是为了保护工人免遭事故及远离工作中的危险条件。在存在OSHA的情况下,与工作相关的事故数量实际上有所增加。这显示了该机构的无能。 下面哪个关于事故增加发生期间的陈述,如果正确,将最严重地削弱以上的论述 A.很多种工作在OSHA最初成立时的立法中被排除在其管辖范围之外,现在继续处于其管辖范围之外。 B.OSHA被分配到更多种类的工作场所去进行监督。 C.工作的工人总数有所增加,而在OSHA监管的职业中,与工作相关的死伤人数与劳动力数量之比有所下降。 D.OSHA发布的规章制度遇到当选的官员和大众媒体的政治批评。 E.与工作相关的事故上升主要是在一种工作里,而在其他种类的工作中,与工作相关的事故数量大致保持不变。 |
【单选题】: |
第2题: 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时,反映转让成本的会计分录是 ( ) A.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B.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C.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D.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
【单选题】: |
第3、4、5、6、7题:6月10日凌晨5点30分,随着一阵轰轰的巨响,某地磷矿一矿区所有的地面建筑和设施全部被泥石流埋没。许多的职工和家属还没来得及从睡梦中醒来,便被无情的沙石吞噬了。事故造成28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10万元。
事故的发生,激起了人民群众对少数官僚主义严重、玩忽职守的领导干部的极大愤慨,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有关事实后,公安部门依法逮捕了对此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某地区燃化局副局长史某和副局长兼党委副书记张某。同年年底,检察机关对史某和张某提起公诉。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某地区磷矿一矿区坐落于悬崖下面。4月5日,该矿区的领导接到报告,得知悬崖裂缝有扩大的趋势, 已经对矿区的设备安全和职工家属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威胁,于是及时向地区燃化局的领导报告了险情。4月20日,地区燃化局的冯局长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局长史某听取了工程师关于矿区险情的报告。尔后,冯局长向矿务局作出了如下“指示”: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继续掘进,不要搞大疏散,不能惊慌失措,但也不能麻痹大意。冯局长的“指示”下达以后,在矿务局的干部和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不满。人们意见纷纷,有些群众抱怨说:“他们当官的只知道坐在上面发号施令,也不到这里来看看。要是让他们住在这里,看他们着急不着急!”“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还叫人怎么安心生产!” 4月25日,矿区领导再次来到地区燃化局反映干部群众的意见,并要求上级领导重视此事,能够作出积极、慎重的决策。当时,负责接待和听取汇报的史某表示自己无法作出决定,又请来燃化局的副局长兼常委党委副书记张某共同研究。张某也表示自己决定不了,要向局党委汇报, 向上级请示。然而,事后张、史两人都把此事抛在脑后,既没有将矿区危崖的情况提交党委讨论,也没有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5月10日,矿区领导又向张某汇报矿区危崖裂缝的紧急情况。张某当时满口应承,表示要召开局党委会研究研究,并声称要到现场“会诊”。可是,过后张某没有召开党委会,也未派人到矿区来给危崖“会诊”。到5月20日,仍末见燃化局领导采取任何措施,矿区的危崖即将崩塌的迹象却越来越明显了。矿区领导心急如火,再三催促上级领导作出决定。在此情况下,地区燃化局才召开了一次危崖分析会议,局级的领导干部只有张某一人到会。会上,张某只说了一句话:磷矿一矿区的危崖出现了裂缝,请过去看一下。然后张某以牙痛为由退出了会场。会后,局领导还是没有对矿区危崖的险情给予足够的重视。 5月30日,地区燃化局的“安全月”检查组也向副局长史某报告该矿区“山顶裂缝,岩石滚动,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严重情况。对此,史某未予理睬。 6月6日,矿区危崖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岩石的裂缝又向下延伸了20厘米,悬崖的整体斜降了40厘米。悬崖上和裂缝中不断有石头滚到矿区。下午4点,矿区领导又打电话向燃化局告急。接电话的局安全科副科长听了情况汇报后,认为情况确实严重,于是马上向史某报告,可是史某却无动于衷,未做任何处置,叫这位副科长去找张某,把“皮球”踢给别人。而张某碰巧又不在局里,直到晚上7点张某回来时,安全科副科长才向张某作了汇报。张某的答复是:“明天请个工程师去看看。”当天晚上5点30分,矿区的部分危崖倒塌,塌落下来的岩石有1 000立方米。矿区领导一边下令和布置停产并撤退人员,一边连夜向地区燃化局报告。晚上11点钟,矿区领导再次打电话给燃化局, 向接电话的安全科副科长详细报告了矿区的危急情况,该副科长在电话中答应马上向领导汇报; 同时,让他们“停止生产,撤退人员,加强观察”。这时,局里的几位领导都早已安然入睡, 因此,安全科副科长只好找行政科长商量,行政科长说:“你答复的三条都很好,明天再说吧。” 然而,大自然的变化不等人,6月10~I早晨5点30分,危崖崩塌的悲剧终于发生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51.事故发生根本原因在于( )。 A、行政领导体制的原因 B、矿务局领导缺乏当断则断的魄力 C、缺乏保障安全生产的制度 D、燃化局领导严重违背责、权、职相统一的原则 52.矿区崩塌事件进一步说明,在公共组织中,行政领导者首先必须具备( )。 A、良好的个性特征 B、高超的智力特征 C、良好的工作特质 D、良好的身体素质 53.根据管理方格论,可以把燃化局领导的管理归为( )。 A、1,1型管理 B、5,5型管理 C、9,9型管理 D、1,9型管理 54.矿区有关人员多次向燃化局领导汇报未果,说明沟通失败。你认为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沟通焦虑 B、观念障碍 C、角色障碍 D、心理障碍 55.从矿区崩岩事件中可以吸取的教训是( )。 A、要做好领导工作,不仅要求领导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 B、在公共管理中民主式的领导方式更有利于实行控制 C、任何领导体制都必须贯彻责、权、职统一的原则 D、A项、B项和C项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单选题】: |
第8题: 是否独生子与孩子的社会能力发展几乎毫无关系。最近对30名独生孩子与.35名第一胎的孩子一直到3岁的跟踪研究发现,这两组孩子对其同代人、其家长以及其他大人的行为非常相似。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进行对比的两组孩子人数不同。 B.花在观察孩子与母亲接触上的时间多于花在观察孩子与父亲接触的时间。 C.大部分参与研究的研究者没有兄弟姐妹。 D.一般而言,第一胎的孩子在接近3岁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有了第二个孩子。 E.研究中描述的“其他大人”主要是研究组中的成员。 |
【单选题】: |
第9题:适时控制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
A、时间 B、地点 C、状态 D、信息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