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习题练习

社会工作者考试初级社会工作者每日一练(2018/6/14)
1题:按照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待遇的类型包括( )。
A.工伤福利待遇
B.工伤康复待遇
C.工伤医疗待遇
D.因工伤残待遇
E.因工死亡待遇
【多选题】:        

2题:从家庭暴力中受虐妇女的个案中发现,很多妇女受到家庭暴力不报案,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干预,以至于演变成严重的致伤、致残或致死案件。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普遍缺少对家庭暴力的认识,而法律中又没有制裁家庭暴力的具体的条文规定。如果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开展干预,通常需要妇联、公检法司、医院卫生等多机构的合作,采取综合干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各方的合作到目前为止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的保障。为此,社会工作需要加强的工作环节是( )。
A.宣传教育
B.倡导
C.多部门合作
D.小组工作
【单选题】:      

3题: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开展中非常注重发现和培育社区居民骨干参与社区事务。在罗斯曼看来,这属于社区工作的(  )目标。
A.过程目标
B.任务目标
C.长远目标
D.具体目标
【单选题】:      

4题:社会工作者小王具有贫困家庭评估工作的丰富经验。在对每一个新的服务对象进行评估时,小王都应坚持的正确做法是()
A.仅靠自己的观察收集资料
B.凭借以往经验得出结论
C.依据初始资料完成评估工作
D.搁置经验,“倒空”自己
【单选题】:      

5题:某社区外来保姆比较多,她们一方面工作比较繁重,又多与家庭分离。想家、想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小米策划了针对外来保姆的服务计划。小米策划社会服务方案的工作可以分为(  )几个阶段。
A.回收调查问卷阶段
B.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
C.目标制定阶段
D.方案安排阶段
E.服务评估阶段
【多选题】:        

6题:社会工作者老李与服务对象小张即将结束专业关系,以下哪件事是在这个阶段老李需要做的工作(  )。
A.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B.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C.审慎处理服务对象因结案带来的与分离有关的感受和情绪,做结案记录并写成结案报告
D.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
【单选题】:      

7题: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农村中实行五保供养制度,新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其改为( ),并从农村扩展到了城市。
A.临时救助
B.特困人员救助
C.受灾人员救助
D.城乡低保制度
【单选题】:      

8题:通过布雷德绍提出的四种需要的类型来界定社区需求时,专家和政府行政人员认为有需要,而且也有服务的提供,但服务对象却没有感受到有需要或提出要求的案例是(  )。
A.消防安全演练
B.家庭暴力受虐者庇护所
C.改善社区治安
D.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单选题】:      

9题:社区工作总是试图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进而引发出对现存社会制度、结构和政策的反思,这体现了社区工作(  )。
A.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B.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
C.具有政治性
D.分析问题的视角更加趋于结构取向
【单选题】:      

10题:针对贫困流动儿童的失学问题,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了“流动儿童助学计划”,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与失学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组织受助儿童成立互助小组,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就贫困流动儿童失学问题写成调查报告,呼吁将义务教育中免除学杂费的政策惠及流动儿童。在本案例中,该机构采用的工作方法包括(  )。
A.个案工作
B.项目策划
C.社会工作研究
D.小组工作
E.分层分类救助
【多选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