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单选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8%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82%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3%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7%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6分)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