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分析解答题】

影视产品积压纸媒读物是当下一个明显趋势,正推动文化生态的剧烈演变。前者传播快、受众广、声色并茂,具有文字所缺乏的诸多优越,不能不使写作者们疑惑:文学是否已成为夕阳? 

没错,如果文字只是用来记录实情、实景、实物、实事,这样的文学确实已遭遇强大对手,落入螳臂挡车之势,出局似乎是迟早的事。不过,再想一想就会发现,文学从不限于实录,并非某种分镜头脚本,优秀的文学实中寓虚,虚实相济,虚实相生,常有镜头够不着的地方。钱钟书先生早就说过:任何比喻都是画不出来的。说少年被“爱神之箭”射中,你怎么画?画一只血淋林的箭穿透心脏?令人同样可以质疑:说恋爱者在“放电”,你怎么画?画一堆变压器、线圈、插头? 
画不出来,就是拍摄不出来,就是意识的非图景化。其实,不仅比喻,文学中任何精彩的修辞,任何超现实的个人感觉,表现于节奏、色彩、韵味、品相的相机把握,引导出缺略、跳跃、拼接置换的变化多端,使一颗树也可能有上千种表达,总是令拍摄者为难,没法用镜头来精确地追踪。在另一方面,文字的感觉化之外还有文字的思辨化。钱先生未提到的是:人是高智能动物,对事物总是有智性理解,有抽象认知,有归纳、演绎、辩证、玄思等各种精神高蹈。所谓“白马非马”,具体的白马黑马或可入图,抽象的“马”却不可如图;即便拿出一万个万马图,但“动物”“生命”“物质”“有”等更高等级的相关概念,精神远行的诸多妙门,还是很难图示和图解,只能交付文字来管理。若没有文字,脑子里仅剩一堆乱糟糟的影像,人类的意识活动岂不会滑入幼儿化、白痴化? 
(摘编自韩少功《镜头够不着的地方》) 
问题: 
(1)文中画线处“镜头够不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如何理解文中认为“文字与图像互为隐形推手”?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10分)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0%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一部小说,风靡一时,两个月内的销量,就超过了《圣经》九年《西斯廷圣母》(图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极负盛名的油画,塑造了端庄、娴静、温婉在Excel中,下来方法可实现快速查找满足条件的数据内容的是()A.排序B.自动在Word中,单击“插入”选项卡下的“表格”按钮,然后选择“插入表格”命令,如图按规律填数字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特别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按照“3+4+5→151汤老师接手3班班主任一个月了,他在课间经常把做作业的同学“撵”出教室,还“异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