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分析解答题】

初中物理“压强”一课.李老师希望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认识压强,下面是李老师“压强”一课的一段教学实录。 

李老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例如用手指按压面颊,面颊就会凹陷下去。同学们试一试,用手指和手掌去按压面颊,会感到什么不同。 
甲同学:用手指比用手掌要痛一些。 
乙同学:用手指比用手掌皮肤凹陷得要厉害一些。 
李老师:对,这个现象说明用力一样,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哪位同学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丙同学:感觉受力部位不一样。用手指感到指头处的皮肤受力,用手掌感到脸上的骨头受力。李老师:很好。让我们再看这样一个实验。 
(李老师拿出一块钢尺和几本教科书。将钢尺架在教科书上) 
李老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实验。老师先将书本立着放在钢尺上(如图a所示),再将书本横着放在钢尺上(如图b所示).注意观察钢尺弯曲的程度. 
 
李老师:请大家说说上面的两种放置方法,钢尺受力的大小相同吗?同学们:相同。 
李老师:那钢尺弯曲的程度相同吗?同学们:不同。 
李老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实验中看出,同样的物体由于放置的方式不同,其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现在同学们请看.该物体横放时的面积与竖放时的相比哪个的要大些? 
同学们:横放时要大一些。 
李老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 
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大,产生的效果越不明显。问题: 
(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15分)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教学的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等)。(15分)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0%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图示为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征”一节设A(x1,y1),B(x2,y2),C(x3,y3)为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则三设函数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D(x)不是偶函数B.D(x)是周期函数C.D(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其判断形式是()。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