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首页 > 教师资格证考试 > 试题查看
【单选题】

我班的一位同学是从初一年级直接升入初三年级的跳班生。他跳班后,仍是班内的学习尖子,区里的几次数学比赛他都取得了名次。这个孩子聪明,性格内向、深沉,却有些傲慢,常常看不起人。上课时谁要是答不上问题来,他总是轻蔑地一笑,并且显示出极不耐烦的神情。我曾想过当场点名批评他,后来改变了主意。一次放学后,我留下了他,对他说:“这学期我们共学过多少形容笑的词语?”他想了想说:“‘微笑’、‘耻笑’、‘大笑’、‘狂笑’、‘讥笑’,还有‘哈哈大笑’。”
我说:“同学在复述课文时,我看见你笑了,是吗?”他点了点头。我又继续说:“你看用哪个词形容你当时的笑合适呢?”他很敏感,脸红了,低声说:“‘讥笑’、‘耻笑”’。我说:“这两个词有什么意思?”他说:“由于看不起人而笑话人。”我说:“是啊,尊重别人是应该有的道德风尚,虚心才能使你进步得更快。”从此以后,他常常主动帮助后进学生,上学期还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
1.该教师所运用的是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单选题]
A.说服法
B.自我批评法
C.奖励与惩罚法
D.陶冶法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65%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27%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6%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2%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该教师是如何成功地处理此事的?()[不定项选择题]A.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封建社会初期D.资本德育过程中各种不同质的要素的组合方式是德育过程的()。A.内容B.结构C.层次D教育目的在不同的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认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