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分析解答题】

甲、乙大学毕业后在同一单位工作,且同住一室,乙曾购一台海尔冰箱(4200元)。因乙被派往外市工作,乙将该冰箱委托甲保管。甲与丙是好友,丙知甲曾在推销中拿过一笔不小的回扣未上缴。丙想低价购买该冰箱,并指使甲给乙写信说,该冰箱已坏,可否低价处理。乙回信说,如情况属实,可处理。甲便作价100元卖与丙,并通知乙。后乙知情,引起纠纷。 问:(1)甲、乙之间的行为在民法上应如何定性 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0%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试分析我国法律规范的冲突及其解决机制。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分析清末《钦定宪法大纲》的实质。“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犯罪概念。甲拖欠乙和丙五千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乙与丙商定后,将甲的女儿丁(15岁)骗到《民法通则》第84条第1款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