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首页 > 会计职称考试 > 试题查看
【分析解答题】

A公司与B公司2008年和2009年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A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610万元,取得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A公司对其采用成本法核算。
(2) 2008年1月1日,A公司以一台设备换入甲公司持有B公司20%的股权,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300万元,账面价值为1100万元(原价1300万元,已提折旧200万元),另支付补价60万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7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800万元,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使资本公积增加10万元,未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
2009年1月1日,B公司除一台设备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外,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假定B公司对该设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无残值。
(3) 2009年12月1日,B公司将一栋办公大楼对外出租,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该办公大楼出租时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账面原价为2800万元,已提折旧800万元(与按税法规定计提折旧相同),未计提减值准备。2009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3200万元。
(4) 2009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020万元。假定:A公司和B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所得税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两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两公司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要求:
(1) 编制A公司2008年1月1日取得B公司10%的股权的会计分录;
(2) 编制A公司2009年1月1日取得B公司20%的股权及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分录;
(3) 编制B公司2009年12月1日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期末公允价值变动及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4) 编制A公司2009年度与长期股权投资有关的会计分录;
(5) 计算2009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0%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当期发生时,即采宣传媒介的佣金收入应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予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对比成本法最大的差别就是应确认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变动,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对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住房公积金、为职工缴纳的商业保险金、社某企业计提了100万元的预计产品保修费用,假定税法规定在未来保修时可以抵扣,那么“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与市价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