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首页 > 社会工作者考试 > 试题查看
【分析解答题】

社区矫正对象大勇,男,20岁。大勇10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随母亲生活。母亲一直忙于生计,无暇管教他。大勇对很多事情都看不惯,易冲动,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初中时大勇 在学校里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后来上职校时因打群架被学校劝退,一直闲散在社区。
前些日子,得知自己的朋友被人欺负,大勇伙同一帮“兄弟”前往报仇,将人砍伤后被捕获刑,成为社区矫正对象。&nBsp; 社会工作者在与大勇交往中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在描述自己的犯罪经历、家庭背景、社会交往等情况时常常伴随着愤怒情绪出现,包括看不惯邻居的霸道,恼火&nBsp; &nBsp; 母亲的唠叨,抱怨父亲不管他,厌恶民警的管教,不满昔日哥们的炫耀等。在与大勇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专业关系及充分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决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法帮助大勇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在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社会工作者和大勇一起商量设定一些测量愤怒的指标,如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摔打东西、控制不住地发火、想打人等。在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前,社会工作者要求大勇记录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发生的原因、当时的情境、自己的反应等,以此作为评估依据。 从第四周开始, 社会工作者为大勇进行情绪控制训练,
并继续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10周内记录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次数分别为:介入前(7
次、6 次、8次),介入后(5 次、6次、5次、4次、3次、2次、3次)。
问题:
1.以上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了基线测量法,请说明什么是基线测量法,并结合案例说明基线测量评估的操作程序。
2.用上述案例中提供的测量数据,根据下列给出的基线坐标示意图(见下图),在专用答题卡上复制此图并完成基线测量评估坐标图;对介入前后大勇每周愤怒情绪出现的平均次数进 行比较,并对介入效果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0%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案件中,可以进行人民调解的是()。A.村民赵某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计划外生育B.信访工作机构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通常情形下,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日内办结。A.45B.60C.90D.1人民调解工作中,调解委员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A.有权利阻止B.认为必要时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自愿平等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调解不是起诉的必经程序刘先生,男,34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年前遭遇一场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