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分析解答题】

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22—1610),明末来华的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曾因献自鸣钟、《坤舆万办全国》给朝廷,而获准留居北京传教。在华期间,他说汉语,穿儒服,与士大夫交流,传授西学,并将“四书”译成西方传入欧洲。
(1)利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他采取了什么方式?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利玛窦为什么没有把西方最先进的科技文化(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介绍至中国。(10分)
材料二 17世纪期间,……,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主要影响。(6分)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4)依据材料四,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观点最合理。(8分)
(5)通过以上对文明交流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0%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