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解答题】
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 世纪和 18 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质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秩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 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分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X 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 摘自《列宁选集》第 2 卷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已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以为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分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的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惟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 》第 2 卷
请回答:
(1)材料1 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 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中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0%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