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查看

首页 > 三支一扶 > 试题查看
【单选题】

文化的字义有多种, 一般来说,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 制度与精神。

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 具有髙度的理论价值, 一是“以人为本” , 一是“以和为贵” 。
中国文化和西方、 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 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播, 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
倾向。 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 看得比“神” 重要。 孔子说务民之义, 敬鬼神而远之, 可谓
知矣。 ” 重道义而远鬼神, 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 西方宗教比
较发达, 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 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 。 基督
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 这一点当然很好, 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
最后信了教, 每天晚上跪着祈祷, 要和上帝说话。 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 佛教讲了很深刻、
很详细的哲学理论, 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 人死后或者上天堂, 或者下地狱, 或者变牛变马,
这完全是错误的。 佛教东来, 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 儒家思想的迷信成分比较
少, 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 孔孟偶尔还讲“天” 的模糊概念, 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 但
到了宋明理学阶段, “天” 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 而是宇宙的本体, 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
阶层, 宗教思想相当淡薄, 有着“以宗教代道德” 的传统。
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 强调“人” , 《礼运》 曰“人者, 天地之心也” , 认为人是天地
的思维器官, 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 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 强调了“良贵”
观念, 即人有道德自觉心。 有人对此不了解, 说中国自古是“他律” , 服从于外界的压力、 管
束, 说西方文化是“自律” 。 孔子说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 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 , 与有神论相比, 具有较高的理论价
值。
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 强调“以和为贵” 。 春秋时期的史伯说“和实生物” “以他平他谓之
和” 。 所谓“和” 是创新的源泉, 指多样性的统一,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 孔子弟子有若说
之用, 和为贵。 ” 孟子说 。 ” “人和” 指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 张载说有象斯有对, 对必
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 仇必和而解。 ” 认为和解是解决矛盾的原则。 “和” 是人际关系的一个
重要准则。 人与人之间, 国与国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 但是, 如果只强调斗
争, 最后将同归于尽。 西方也不是不讲“和” , 但更强调“争” , 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
要。
填入文中画线处的恰当的一句名言是( ) 。
A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B 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
C 君子积而不流
D 单者易折, 众则难摧
查看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正在加载...

答案解析

正在加载...

根据网考网移动考试中心的统计,该试题:

64%的考友选择了A选项

8%的考友选择了B选项

0%的考友选择了C选项

28%的考友选择了D选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个人吃饱饭可以更好地说话,但如果他只能吃饭而不能说话,他的吃饭其实是缺乏保障的生活影响艺术,艺术反过来必然也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在脱口而出的赞同、奉承中,缓缓说出你的独立思考和反对意见;在习以为常的惯性、规矩①比如碳污染,有人排了几百年,有人排了几十年,有人基本没排--怎能一个“类”字了启蒙时代,以耶稣会士为主要桥梁的中学西传,使西方文明出现了认同危机。例如,欧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