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卷二易错题(2015-11-2) |
第1题:某甲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其生产的新产品“重油膨化剂” 具有使“水变油”的功能,可达到节油50%的效果。并在科技成果招商会上推销“重油膨化剂”。通过其广告宣传和现场推广,售出“重油膨化剂”100余吨,价款250万元。有关单位购买后使用,发现“重油膨化剂”不具有所宣传的使水变油的性能。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某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B.某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C.某甲构成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D.某甲构成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
【单选题】: |
第2题:甲某原是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于1995年4月4日至18日,先后利用其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共透支银行款50万元。之后,后甲某于1995年5月19日至1998年10月7日,先后归还透支款29万余元。尚差21万余元没有归还。至发案时止,甲某仍无法归还透支款。 A.甲某构成诈骗罪 B.甲某构成恶意透支罪 C.甲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某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借贷纠纷 |
【单选题】: |
第3题:下列哪种犯罪是继续犯 A.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B.受贿罪 C.遗弃罪 D.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多选题】: |
第4题:甲某向工商银行某办事处出纳员乙、丙提议并多次密谋,制造被抢劫假象,秘密窃取该办事处的公款。之后,甲某得知该办事处只有乙、丙二人当班时,即骑摩托车并携带行李袋及小刀一把,来到该办事处。甲某敲门进屋后,叫乙某把办事处的公款装入行李袋。乙某即打开钱柜,将公款装入行李袋,共约30万元。这时,甲某欲将办事处的电话线用手拉断,但未拉断。丙某则向甲某示意报警线及桌上摆放的剪刀后,甲某将报警线剪断。随后,为了制造被抢劫的假象,甲某将乙、丙二人叫进卫生间,向俩人各打一拳,然后扣上卫生间门,携带赃款逃离现场。 乙某在甲某逃离后,与丙某商议统一口径报假案,谎称被一持枪歹徒抢劫。后在我公安人员的教育下,乙某、丙某才先后供认了案件的真相。赃款全部追回。 1、对本案三被告人如何定罪处罚? 2、假如该行为发生于1997年9月30日之前,应当如何适用法律? |
【分析题】: |
第5题:下列哪种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 A.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 B.犯保险诈骗罪,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 C.因为受贿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 D.盗窃汽车作为绑架犯罪工具使用,在绑架过程中使用该汽车的 |
【单选题】: |
第6题:关于吸收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吸收犯必须是数个独立的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行为 B.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存在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所经的发展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结果。 C.伪造货币后又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属于吸收犯 D.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属于吸收犯 |
【多选题】: |
第7题: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犯罪: A、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 B、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 C、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 D、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
【多选题】: |
第8题:(分则、涉密犯罪)甲某是我国某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应香港某报社记者之请,设法在为其搞有关对台政策一份机密文件。按规定该文件只下发到社长一级,通讯社只有社长那里有一份。甲某到社长办公室时发现该文件就放在桌上,乘社长不注意将文件拿出复制一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香港某报社记者。香港某记者为了表示感谢,给其20000港元。甲某的行为 A.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B.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受贿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C.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
【单选题】: |
第9题: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A.甲某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B.甲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C.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
【多选题】: |
第10题:某甲是某名牌大学负责后勤的工作人员,利用负责为大学采购桌椅的职务之便,向其弟弟经营的公司大量购买劣质桌椅,价格高出一般市价的30%。致使该大学多支出50余万元。某甲也多次从其弟弟收受财物价值达5万余元。某甲的行为: A.构成滥用职权罪和受贿罪 B.构成受贿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C.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D.构成受贿罪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