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习题练习

司法考试卷二易错题(2015-11-13)
1题:关于非法出版物问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
B.明知出版物中载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而予以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传播的,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C.以牟利为目的,出版淫秽物品的,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D.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多选题】:      

2题: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行相适应原则:()
A.对累犯从重处罚;
B.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多选题】:      

3题:某甲驾驶汽车因为超速行驶将某丙撞成重伤。坐在驾驶台副座的乙某下车察看丙某的情况,发现伤势很重。为了逃避责任,乙某和甲某将丙某抬上车,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将丙某藏在草丛中。丙某在12小时后因为失血过多死亡。关于此案:
A.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B.甲某指使乙某逃逸致人死亡,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C.甲某乙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共同犯罪
D.甲某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单选题】:      

4题:张某系美国公民,因为多次组织从哥伦比亚向美国贩卖毒品,被美国有关当局通缉。张某于2000年5月到中国旅游。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张某逮捕。经查张某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毒品,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毒品。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下列措施:()
A.对张某实行逮捕;
B.立即驱逐出境
C.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D.应美国请求实行引渡
【多选题】:      

5题:某甲从停泊在公海的走私船上购得匕首、大砍刀、手铐、仿真枪枝一批,价值30余万元,运到我国境内销售,偷逃应缴税额10万元,同时,某甲顺便购得伪造的美元10万元,一并运到我国境内,加价后出售给他人。某甲的行为:
A.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
B.构成走私管制刀具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
C.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
D. 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假币罪
【单选题】:      

6题:甲某邻村女青年丙某按传统仪式订了婚,但未领取结婚证。后丙某退婚,另与他人订婚。甲某极度不满,便与堂乙某商议,让丙某“出出丑”“臭了她的名声”。某日,丙某到县城逛庙会,甲乙二人尾随其后。至人多繁华处,二人谩骂丙某“破鞋”、“狐狸精”、“不要脸”等等。引来了多人围观。甲某还对众人讲“她已经让我睡过了,怀过我的孩子,她小肚子上有黑毛,嫁谁克谁”等等,无中生有地编造下流之词进行攻击。乙某还将稀泥和粪便抹在丙某脸上,并欲撕破丙某的衣服,被别人制止。二人对丙某肆意侮辱达半小时,围观者数百人。致使丙某羞愤难当,回家后即服用“1605‘’农药自尽。甲乙的行为:
A.诽谤罪
B.侮辱罪
C.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D.寻衅滋事罪
【多选题】:      

7题:甲某为赖掉欠丁某的5万元债务,将丁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料编织袋打包。对某乙谎称是毒品,托其从××市运至×市,并声称事成后必有重酬。某乙按吩咐打出租车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不构成犯罪
B.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
C.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
D.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单选题】:      

8题:下列哪种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
A.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
B.犯保险诈骗罪,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或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
C.因为受贿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
D.盗窃汽车作为绑架犯罪工具使用,在绑架过程中使用该汽车的
【单选题】:      

9题:下列哪种情形不得适用缓刑
A.某甲因为交通肇事罪被判处3年零6个月的有期徒刑
B.某甲1993年5月因为犯走私淫秽物品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1995年5月刑满释放。1999年8月因为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
C.某甲1991年7月因为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1993年7月刑满释放。1997年8月因为犯聚众斗殴罪被依法判处2年有期徒刑
D.某甲因为无钱购买毒品吸食,情急之下,乘人不备,夺取一位老太婆的手提包就跑(包内财物价值4000元),被当场抓获,依法应当判处2年有期徒刑。
【多选题】:      

10题:下列哪种犯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A.贷款诈骗罪
B.合同诈骗罪
C.诈骗罪
D.走私淫秽物品罪
【多选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