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卷二易错题(2015-12-15) |
第1题:关于吸收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吸收犯必须是数个独立的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行为 B.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存在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所经的发展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结果。 C.伪造货币后又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属于吸收犯 D.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属于吸收犯 |
【多选题】: |
第2题:(分则、涉密犯罪)甲某是我国某通讯社的高级编辑,应香港某报社记者之请,设法在为其搞有关对台政策一份机密文件。按规定该文件只下发到社长一级,通讯社只有社长那里有一份。甲某到社长办公室时发现该文件就放在桌上,乘社长不注意将文件拿出复制一份,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香港某报社记者。香港某记者为了表示感谢,给其20000港元。甲某的行为 A.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B.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受贿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 C.构成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D.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
【单选题】: |
第3题:甲(1985年5月6日出生)、乙(1986年8月29日出生)、丙(1984年1月26日出生)三人为了庆祝乙的生日,在2000年8月29日晚上商量出去打(偷)狗,回来煮了下酒。甲某向他人借了一支单筒猎枪带上。次日凌晨1时许,三人持猎枪未找到狗,便到一居民家偷鸡。乙、丙进院偷鸡,甲持猎枪在院外望风。当偷出三只鸡时,被事主发现,乙、丙二人即跑出院外。甲见状,即向房门开了一枪后逃跑,枪弹击中事主家房门的门框。事主兄弟二人闻声跑出房外,追撵三人未果,返回时,在院门外拾得猎枪护木一块,事主两兄弟即蹲藏在院内守候。甲某等3人逃离现场后,甲发现猎枪的护木丢失,担心无法还枪,便提出返回寻找。3人在返回事主家途中,丙某害怕被抓,未敢继续前行。当乙某持猎枪与甲一起寻找护木时,在事主家门前,被正欲抓捕他们的事主兄弟二人发现。事主丁某刚一起身,乙某即向他开了一枪,击中丁某致死。 甲、乙、丙各构成何罪?应当如何处罚? |
【分析题】: |
第4题:下列那些掩饰、隐瞒走私、毒品、黑社会、恐怖组织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属于洗钱罪的行为: A.提供资金帐户的; B.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的; C.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 D.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 |
【多选题】: |
第5题:下列哪些情况行为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 A、甲殴打乙造成小腿骨折,乙因为行走不便,只好搭乘汽车。该汽车在送乙去医院的途中,发生车祸,乙在车祸中丧生。 B、甲在乙的腹部扎了二刀。急忙送乙到附近一家医院抢救,该医院称血库没有血,无法抢救,建议到另一医院。到另一医院后,该医院护士称外科大夫均不在,无法抢救,建议其到第三家医院。到了第三家医院后,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该医院的医生说,如果当初第一家或者第二家医院接诊,采取止血措施,不在路上耽误这3个多小时,乙某是不会死亡的。建议他们告第一家和第二家医院医疗事故,请求赔偿。 C、甲向乙茶杯中投放0.5克毒药,丙向乙的茶杯中也投放了0.5克毒药,二人并不知道彼此的行为。乙喝茶后中毒死亡。经鉴定认为,该种毒药的致死量为1克。 D、甲向乙的茶杯中投放某种毒药0.2克,乙恰巧那天醉酒回家,喝下茶杯的水后中毒死亡。经鉴定认为,该种毒药的致死量为0.5克,0.2克本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在乙严重醉酒的作用下,发生死亡结果。 |
【多选题】: |
第6题:甲某邻村女青年丙某按传统仪式订了婚,但未领取结婚证。后丙某退婚,另与他人订婚。甲某极度不满,便与堂乙某商议,让丙某“出出丑”“臭了她的名声”。某日,丙某到县城逛庙会,甲乙二人尾随其后。至人多繁华处,二人谩骂丙某“破鞋”、“狐狸精”、“不要脸”等等。引来了多人围观。甲某还对众人讲“她已经让我睡过了,怀过我的孩子,她小肚子上有黑毛,嫁谁克谁”等等,无中生有地编造下流之词进行攻击。乙某还将稀泥和粪便抹在丙某脸上,并欲撕破丙某的衣服,被别人制止。二人对丙某肆意侮辱达半小时,围观者数百人。致使丙某羞愤难当,回家后即服用“1605‘’农药自尽。甲乙的行为: A.诽谤罪 B.侮辱罪 C.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D.寻衅滋事罪 |
【多选题】: |
第7题:某主妇夜晚回家发现家中一片狼藉,意识到家中被盗,便到派出所报警。派出所派甲、乙二位便衣警察迅速到现场查看。恰逢男主人丙某在此之前到家,见到家中被盗的景象,又闻门外有脚步声,以为是窃贼返回。便拿起一根大棒藏在门后,待甲乙二人进门,举棒便打。甲某遭到棒击后,以为是窃贼袭击,拔枪射击,致丙某重伤。甲某也因为遭棒击受轻伤。() A.丙某和甲某均属于假想的防卫; B.丙某和甲某均不构成犯罪 C.丙某构成犯罪,但甲某不构成犯罪; D.甲某构成犯罪,但丙某不构成犯罪 |
【多选题】: |
第8题:现行刑法的那项规定不适用于1997年9月30日以前发生的犯罪行为:() A.关于司法机关应当立案而没有立案,被害人提出控告,不受追诉时效限定的规定。 B.第63条第2款: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C.第67条第2款: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D.第81条第2款: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
【多选题】: |
第9题:刑法规定的寻衅滋事罪是指下列哪种行为? A.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 B.随意丢弃废物,不听劝组,情节恶劣 C.任意毁损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D.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情节严重 |
【多选题】: |
第10题: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对乙某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D、对乙某谋杀案我国没有行使管辖权。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