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卷一易错题(2015-12-23) |
第1题:赵某与王某为邻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养的羊吃了赵某菜地里的菜,赵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树10棵。王某向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经调查,以县公安局的名义对赵某作出5天的拘留决定,并责令赵某赔偿王某200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些? A.王某因对果树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的法律关系 B.县公安局与赵某形成了平权的法律关系 C.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D.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双向的法律关系 |
【多选题】: |
第2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民事责任是一种救济责任,不具有惩罚的功能 B.民事责任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责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C.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D.对于违反宪法规范的行为可以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 |
【单选题】: |
第3题: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的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周某偷了一件价值500元的衣服,11年后被人查出 B.精神正常的轮船船长白某在海上风平浪静时命令将价值10万元的仪器扔人海中 C.小林遇到对其抢劫的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 D.火车站寄存室将老许寄存的行李中的一台照相机损坏了,但老许在14个月后再次出差时才提出来 |
【多选题】: |
第4题:《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冯某组织同性卖淫。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由于对“卖淫”的理解产生分歧,从而在冯某是否构成犯罪上发生了争议。法官甲认为,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属于本条款规定的卖淫,立法者设置此罪之旨意,就是因为该行为为社会丑恶现象,有伤社会风化;而同性之问卖淫同样有伤社会风化,应当为刑法所禁止,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就是如此。法官乙认为依据词源和社会公众的一般理解,卖淫是男女异性之问进行的钱财与肉体的交易,同性之问无“淫”可卖,因而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不属于本条款规定的卖淫。并且《刑法》中对组织同性卖淫行为没有明确界定。按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刑事法律原则,冯某的行为难以定罪,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 B.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 C.法官乙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文义解释 D,虽然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多种,但是法官经常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解释 |
【多选题】: |
第5题: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N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宣传詈.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莶 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下列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 B.由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因而在我国存在多个法律体系 C.已经失效或者还没有制定出来的法律不包括在法律体系内 D.法律体系可以简称为法系 |
【单选题】: |
第6题:关于法的阶级性,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哪项? A.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绝对不可能被规定于法律中 B.只有统治阶级才可以把本阶段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C.对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也可以追究法律责任 D.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 |
【多选题】: |
第7题:“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表明( )。 A.法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B.法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C.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法不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
【多选题】: |
第8题: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义务方面有哪些作用? A.维护人类社会基本生活条件 B.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 C.促进公共设施建设和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D.确认、执行技术规范和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
【多选题】: |
第9题:法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正确表述的选项是哪些? A.法不是规律 B.法的变化往往是落后于现实生活 C.无法做到处处实现个别正义 D.对社会事件缺乏及时应对和处理 |
【多选题】: |
第10题:甲去外地出差,偶拾一块金表,本想据为己有,可又担心受到法律制裁,于是将表送到失物招领处。根据上述情节,张甲的行为体现法的哪些规范作用?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教育作用 |
【多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