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每日一练(2017/11/7) |
第1题:某股份有限公司书面授权其上海分公司可以在50万元以下提供保证。某实业公司因向银行贷款 100万元,请上海分公司为其提供担保。上海分公司以保证人的身份在借款合同上盖章,后实业公司只归还40万元贷款,余款未能支付。银行即向法院起诉,要求股份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以下关于本案的认定中正确的是()。
A.上海分公司超越授权范围提供担保,其担保行为无效,不承担保证责任 B.上海分公司超越授权范围提供担保,超越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股份公司应在40万元的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对越权部分承担过错责任 C.上海分公司超越授权范围提供担保,其担保行为无效,但因对担保无效有过错,应承担40万元的赔偿责任 D.上海分公司超越授权范围提供担保,超越授权范围的部分无效,在40万元的范围内独立承担保证责任 |
【单选题】: |
第2题:唐律中已经有了化外人犯罪的如何适用法律的规定,以下对于化外人原则的适用正确的是:
A.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由双方协商选择中国或外国的法律处理 B.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以按照中国的法律处理 C.同一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按照当事人国家的法律处理 D.不同国籍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由当事人选择任一当事人所属国的法律处理 |
【单选题】: |
第3题:某法院对齐某诉黄某借款一案作出判决,黄某提起上诉。在一审法院将诉讼材料报送二审法院前,齐某发现黄某转移财产。下列关于本案财产保全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
A.齐某向二审法院提出申请,由二审法院裁定财产保全 B.齐某向二审法院提出申请,二审法院可以指令一审法院裁定财产保全 C.齐某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一审法院将申请报送二审法院裁定财产保全 D.齐某向一审法院提出申请,由一审法院裁定财产保全 |
【单选题】: |
第4题:张某从甲省拐骗17岁少女1人,欲卖至乙省,在拐卖途中,张某几次强行奸淫该女,并强迫其卖淫两次,则张某的行为不应当认定为( )。
A.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奸罪、强迫卖淫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B.构成拐卖妇女罪与强迫卖淫罪,此两罪应实行数罪并罚,其强奸行为不宜单独定罪,而应作为强迫卖淫罪中"强奸后迫使卖淫的"这一加重处罚的条件 C.只构成强奸罪、强迫卖淫罪,因为其拐卖行为尚未完全实现 D.只构成拐卖妇女罪,其强奸行为、强迫卖淫的行为只作为法定的加重处罚条件,不宜单独定罪 |
【多选题】: |
第5题:星星服装厂为扭转亏损局面,承揽为个体经营点生产2万套人民警察制式服装的任务,该批服装由经营点销售一空。服装厂的行为已构成:
A.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 B.非法生产买卖军用标志罪 C.非法经营罪 D.诈骗罪 |
【单选题】: |
第6题:农民刘某,某日晚拿着锯子在树林中偷锯杨树,农民李某正路经此地,听到倒树声,便悄悄靠近锯树人,当走近离锯树人5米远时,树正好被锯断,倒下打中李头部,致李当场死亡,这一行为应届于__________。
A.故意杀人 B.过失杀人 C.过失伤害 D.意外事件 |
【单选题】: |
第7题:证券公司的下列行为,哪些是《证券法》所允许的?( )
A.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 B.对客户证券买卖的收益或者赔偿证券买卖的损失作出承诺 C.将自营账户借给他人使用 D.接受客户的全权委托 |
【单选题】: |
第8题:1995年9月,范某携家眷出国,将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交给宋某居住,并与宋某言明如果自己5年内不回国就将该房送与宋某。2000年11月,宋某见范某出国后至今没有音讯,认为其私房已属自己所有,便将房屋出租给王某,并与王某签订了为期3年的房屋租赁合同。2002年3月,范某突然回国,找到宋某要求交还自己原有的房屋,两人因此发生争执。范某遂以宋某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调查后发现,双方的争执的房屋现在由王某租住,于是通知王某参加到本案中来,请问,王某在本案中的诉讼地位是:
A.原告 B.被告 C.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D.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
【单选题】: |
第9题:张甲,张乙,张丙兄弟三人各出资 20000元、30000元、25000元修建了一栋三层小楼。建楼前三人约定建成后张甲、张乙、张丙分别住一楼、二楼、三楼,但对所有权的归属未明确约定。楼房建成后,因对楼房的所有权归属发生争议,如果三人不能协商解决,该楼房的所有权应归谁所有 ( )
A.三人共同共有 B.三人按份共有 C.三人区分所有 D.张甲拥有所有权,张乙、张丙拥有使用权 |
【单选题】: |
第10题:中国某公司与甲国某公司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对合同履行发生纠纷应当适用中国法。已知甲国不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能否当然适用于该合同纠纷
A.能,因为公约规定了关于公约适用范围的扩大适用 B.不能。因为我国对公约的扩大适用在加入的时候作了保留 C.应当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适用 D.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是否适用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