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每日一练(2017/12/23) |
第1题:关于法律价值,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不能成立
A.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行为模式,并坚持行为方式的规范化,给予社会生活以很大的有序性与稳定性 B.法律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出于满足人的正义的需要 C.人类平等的理想在法律上转化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从而获得了规范化和现实化的表现 D.法律对实现自由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提供选择的机会 |
【单选题】: |
第2题:小品演员黄某受某剧院之邀演出,下列哪项行为可以不经黄某同意:
A.某公司公开发行录有黄某表演的CD B.某公司将录有黄某表演的VCD在互联网上传播 C.某电视台为报道黄某演出的新闻播放了其演出的片断 D. 某电视台从现场直播其表演 |
【单选题】: |
第3题:甲于1993年9月强奸某女,并致其死亡,事后逃逸。1993年9月10日,当地交警队接报案后决定立案。1999年3月24日,当地公安局将甲刑事拘留。2000年1月26日,检察院批准逮捕。对甲某的行为:
A.根据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超过追诉时效,不应当追诉 B.根据现行刑法,发生时效延长,应当追诉 C. 应当适用行为当时的法律 D.应当适用现行刑法 |
【多选题】: |
第4题:单项选择 |
【单选题】: |
第5题: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理解,正确的是下列哪一项
A.不同于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都处于人的意志支配下 B.法律制裁是违法行为的必然后果 C.违法行为实际侵犯了法所保护的人类生活的共同秩序 D.任何公民都有可能实施违法行为 |
【单选题】: |
第6题:在某县人民法院审理某甲抢劫案时,甲的辩护律师认为,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的证明被告人罪轻的证据材料需要在法庭上出示。在此情况下,律师可以进行什么诉讼活动( )
A.申请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该证据材料,并可以到人民法院查阅、摘抄、复制该证据材料 B.申请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该证据材料,但不得到人民法院查阅、摘抄、复制该证据材料 C.申请人民检察院调取该证据材料 D.申请公安机关提供该证据材料 |
【单选题】: |
第7题:A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被告人没有上诉,检察机关没有抗诉。该案经B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判决生效后,被害人某甲不服,提起申诉。如果判决确有错误,下列哪一司法机关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 )
A.A市检察院 B.A市中级人民法院 C.B省检察院 D.B省高级人民法院 |
【单选题】: |
第8题:甲与乙有仇,意图杀乙。某日,甲携带杀人凶器,前往乙住处,准备杀乙。途中,甲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只得返回,躺下休息。第二天,因邻居告发,甲被抓获归案。问: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中止,还是犯罪预备或不构成犯罪( )
A.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理由是:甲有杀人的意图,且开始实施杀人的行为,只是由于其肚子疼痛难忍,才使其杀人行为被迫停止,这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既遂,故甲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B.甲的行为是犯罪中止。理由是:甲准备杀人,但在去杀人途中因肚子疼而自动返回,他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停止犯罪的,并不是被迫停止,因此,其犯罪属于犯罪中止 C.甲的行为是犯罪预备。理由是:甲有杀人的故意,且开始了杀人的准备行为。甲前往杀乙,这还是处于杀人行为的预备阶段,尚未达到着手实行的阶段;甲停止犯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自动停止的。故甲的行为只能是犯罪预备 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甲只是在主观上要去杀乙,而客观上并没有杀乙的行为 |
【单选题】: |
第9题:甲将汽车停在自家楼下,忘记拔车钥匙,匆匆上楼取文件,被恰好路过的乙发现。乙发动汽车刚要挂档开动时,甲正好下楼,将乙抓获。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构成侵占罪既遂 B.构成侵占罪未遂 C.构成盗窃罪既遂 D.构成盗窃罪未遂 |
【单选题】: |
第10题:1999年5月至2002年1月,重庆市某县小煤窑主周某,违反国家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从乡下雇用未满16周岁江某等32人从事井下作业,经有关劳动管理部门多次警告和行政处罚仍不改正,周某的行为构成 ( )
A.强迫职工劳动罪 B.虐待罪 C.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罪 D.非法经营罪 |
【单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