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每日一练(2019/3/28) |
第1题:2002年8月被告张小兰因其丈夫早年去世,经同事介绍,与陈某再婚,并随夫搬至歌舞团宿舍居住。为此,原告李一伦起诉要求被告张小兰及其女儿张亦兰二人腾退承租的住房两间。但被告二人辩称:被告张小兰虽然再婚随夫居住,因其女被告张亦兰一人仍住在承租原告的两间住房里,每星期回来二次与女儿同住。另外,被告张亦兰也无房可搬走,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经查:原告与其儿子一家四口人居住私房5间,并不需要房;被告承租原告的两间南房已达 20年之久,且被告张亦兰在其母搬走后,其所在工作单位根本无房可供其居住。据此,人民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调解,希望原、被告之间平息纠纷,和睦相处,但未能成功。请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假如本案在开庭审理时,被告张小兰、张亦兰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反诉的撤诉请求被人民法院裁定驳回后,则本案可以: A、中止诉讼 B.缺席判决 C.延期审理 D.终结诉讼 |
【单选题】: |
第2题:某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1997年国务院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根据其中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规定发出通告,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据此,市工商局将乙、丙两家屠宰场营业执照吊销,卫生局也将卫生许可证吊销。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称通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需遵守执行。三家屠宰场提起行政诉讼。 请回答下列问题: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属于何性质的行为,工商局、卫生局能否据此吊销乙、丙的执照与许可证? |
【分析题】: |
第3题:以下属于以贪污罪论处的情况有: A、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在对外交往中收受礼物,应交公的不交公,占为己有的 B.王某受市政府的委派到一家中型私营企业,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的财产占为己有 C.李某是某公立小学学校的校长,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学校财物 D.张某作为邮电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开信件,盗窃财物 |
【多选题】: |
第4题: 美术家吴某把自己画的一幅美术作品——山水画拍卖给商人刘某。关于吴某和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吴某举办个人画展时,有权从刘某处取回该画 B.吴某不能从刘某处取回该画进行展览 C.刘某不能转让该画 D.刘某有权许可网站张贴该画 |
【单选题】: |
第5题:根据《立法法》,下列哪些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得授权国务院先行制定行政法规 () A.有关犯罪和刑罚的 B.剥夺公民经济文化权利的 C.有关司法制度的 D.征收非国有财产的 |
【多选题】: |
第6题:甲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 ) A.票据诈骗罪 B.金融凭证诈骗罪 C.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D.集资诈骗罪 |
【单选题】: |
第7题:蒙某的重婚行为是否已超过追诉时效:
A.已经超过了追诉时效 B.没有超过追诉时效 C.要看案发时的时间长短 D.要看他们的认罪表现而定 |
【单选题】: |
第8题:张某个人出资在甲市设立一家快餐店。由于经营得当,很快名声远扬。为扩大规模,张某于半年后在乙市又设立一家快餐分店。根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A、张某应在甲市的登记机关申请快餐分店的登记,并报乙市登记机关备案 B.张某应在乙市的登记机关申请快餐分店的登记,并报甲市登记机关备案 C.乙市快餐分店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其民事责任自负 D.乙市快餐分店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责任由甲市快餐店承担 |
【多选题】: |
第9题: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应当在收到起诉书后,指定审判员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案件分别处理,请判断人民法院对案件的下列处理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甲某涉嫌故意伤害一案,经审查不属于本人民法院管辖,则人民法院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B.乙某涉嫌故意杀人一案,经审查发现乙某在逃,则人民法院应当决定对本案延期审理 C.经人民法院裁定准许人民检察院撤诉的丙某涉嫌抢劫案,人民检察院根据新的证据重新起诉的,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D.丁某涉嫌盗窃案,经审查发现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不予受理 |
【单选题】: |
第10题:曾几何时,中国电视新闻界多了一个深度报道栏目,但是当时多数观众并不知道《焦点访谈》的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民众很快惊喜地发现,开播伊始,《焦点访谈》的一大主题便是揭露和抨击腐败以及各种不公平乃至违法的社会现象,它以当时媒体中少见的“反腐”牌迅速赢得了大量观众。而现在,与此类似的媒体栏目很多,揭露了大量的违法而又迟迟得不到解决的现象,确实解决了不少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媒体包青天”成为大家接受的一个概念。很多老百姓开始认为,违法现象上了媒体就可以解决,否则就很难得到处理。 问题:请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注意:不能仅就此举引发的一些问题、个案谈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 答题要求: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 3.字数不少于500字。 |
【分析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