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

解析:随着1995年实施的《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取代原先的“灰色领域”措施,

来源:网考网司法 所有评论

【多选题】随着1995年实施的《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取代原先的“灰色领域”措施,加上保障措施因不存在倾销计算等要求,比反倾销调查更容易启动,因此近年来保障措施在国际贸易中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一些保障措施已成为反倾销措施的替代工具。下列有关保障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
B.保障措施应针对一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并应当考虑其来源
C.特殊保障措施是WTO成员国相互之间采取的特殊措施
D.与采取保障措施的理由“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不同,特殊保障措施将“市场扰乱”作为采取措施的主要理由
网考网参考答案:B、C
网考网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保障措施和特殊保障措施的区别。 保障措施是WTO《保障措施协议》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损害的贸易救济手段。即在进口增加,国内产业受到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情况下,进口国可采取提高关税或实施数量限制等手段,对国内产业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护。保障措施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于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公平贸易条件下的进口产品,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则A选项的说法正确,不应当入选。 保障措施的实施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某项产品进口激增,且进口激增是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和成员方履行WTO义务的结果;(--)进口激增对国内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三)进口激增与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保障措施应针对一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不应区分其来源地。则B选项“应当考虑其来源”的说法错误,应当入选。 特殊保障措施是根据《中国加人世贸组织议定书》的有关规定,WTO成员国在中国人世过渡期内专门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以数量激增为由采取的特殊措施,包括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或采取数量限制。它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面对的较为不利的条款之一,其针对的国家只是中国。”由此可知C选项“WTO成员国相互之间采取”的说法错误,应当入选。 与保障措施相比,特殊保障措施将“市场扰乱”作为采取措施的主要理由,提起的条件更加宽松,特殊保障措施持续实行超过2年或3年后,中国才有权对采取该措施的 WTO成员方的贸易,暂停实施大体相等的关税减让或者GATTl994规定的义务。而根据 GATT第19条的规定,这项权利自保障措施开始实施之日起,被诉国就可以行使。“特保”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根据题意,本题要求选择的是错误的说法,是选非题。AD选项的说法正确,不应当入选。故本题答案为B、C。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相关推荐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