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习题练习

司法考试每日一练(2019/5/30)
1题:下列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
A、准许自诉人撤回自诉
B.驳回当事人对审判人员提出的回避申请
C.起诉书送达被告人后的第五天因被告人自杀而终止审理
D.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对被告人量刑过重而改变刑罚
【多选题】:      

2题:张三和李四是邻居。1998年5月张三到法院起诉,要求李四还其借款6000元。法院受理后,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王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王二发现案情复要,不是简单的借款纠纷,而是因合伙购买引发的纠纷,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并进行书证笔鉴定。在此种情况下,案件如何处理?
A.报请院长批准延长案件的审理期限
B.终结简易程序,告知当事人提起普通程序之拆
C.将简易程序直接转为普通程序,审理期限另行计算
D.将简易程序直接转为普通程序,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起计算
【单选题】:      

3题:甲、乙间签订赠与合同,甲已将标的物交付于乙。那么在何种情况下,甲可以撤销赠与并请求乙返还财产()
A、乙故意伤害甲的儿子,致甲的儿子残疾
B.甲赠乙房子一套,约定乙在两年内应负责接送甲之幼子上学,乙未履行该义务
C.甲、乙关系恶化
D.乙对甲有赡养义务,乙未履行该义务
【多选题】:      

4题:甲题: 素材一:中国古籍《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中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 素材二:1997年3月11日,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1996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案件 520多万件,比上年上升约16%。2007年3月 1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办结各类案件810多万件。 根据所提供的素材,请就从古代的“无讼”、“厌讼”、“耻讼”观念到当代的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上升的变化,自选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题要求: 1.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不少于500字。
【分析题】:

5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下列正确解释了法律产生规律的是 ()
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律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B.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自然法到国家法的发展过程
C.法律的产生经历了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法律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D.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多选题】:      

6题:周某系某武术学校教练,2006年12月24日圣诞节前夜,周某下班途中,遇到一群女学生在繁华的商业街上逛街,遭到—男子的言语骚扰。周某上前去将该男子的脾打破,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案发后,周某前往公安机关投案自首。那群女学生还联名要求司法机关对“英雄”从宽处理。2007年2月6门周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被某市蓝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下列不可以充当周某辩护人的是:()
A.周某的儿子,1992年1月2日出生,正在上初中,学习成绩优异
B.周某的表哥,2006年4月5日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一年执行
C.周某的姐姐,已有美国国籍,得知弟弟涉嫌犯罪,赶回国内接受周某委托为其辩护
D.周某的弟弟,在该市蓝田区人民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
【多选题】:      

7题:下列哪个关于法律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一定的法律内容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
B.法律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并不意味着它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C.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变化取决于一定经济基础的产生和变化
D.经济基础的局部变化,必然会引起法律历史类型的更替
【单选题】:      

8题:原则上不执行城镇与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人口数之比为1:4的是以下哪个级别的选举:
A、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的选举
B.省、自治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C.直辖市、市、市辖区人大代表的选举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单选题】:      

9题:人民检察院在侦查某甲挪用公款一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某甲因病死亡。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何种处理( )
A.做出存疑不起诉的决定
B.做出法定不起诉的决定
C.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D.做出终止诉讼的决定
【单选题】:      

10题:农民某甲见村庄附近的灌溉专用线路因降雨而暂时未使用,便于某日晚偷割该输电线200多米,次日卖给非法收购者,得到 500多元。某甲的行为如何定罪
A.盗窃罪
B.破坏电力设备罪
C.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
【单选题】:      

 

您正在结束答题

请确认是否提交试卷?

继续做题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