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

易错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5-16题。  溪居 

2017年11月02日来源:特岗教师考试 所有评论

根据网考网考试中心的统计分析,以下试题在2017/11/1日特岗教师考试习题练习中,答错率较高,为:43%
【分析解答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15-16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5[简答题] 查看材料

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结合诗句分析。

16[简答题] 查看材料
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此诗“不怨而怨”,结合全诗分析这种感情。


,答错率:43%
网考网试题解析:

15参考解析:在诗中,诗人描写了自己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颔联中“闲依”“偶似”表现出作者的闲散之态。颈联两句表现出生活的自然和安逸。尾联中“来往不逢人”显示出隐居之处的宁静。   16参考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隐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却隐含着孤独忧愤的抑郁之气。如首联两句,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累”,而为这次贬谪南夷实为“幸”,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颔联,“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是真的具有隐士的淡泊和闲适。尾联,“来往不逢人”,于是放声高歌,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却恰恰透露出诗人强作闲适,对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的无奈调侃。纵观全诗,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含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因此,沈德潜评该诗“不怨而怨”是再贴切不过了。 查看试题解析出处>>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