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言语的特点包括( )。
A.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B.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C.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D.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
A.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B.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C.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
D.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
【单选题】案例一: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岁,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由于婆媳矛盾,烦躁,失眠两个多月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您能具体谈谈您与婆婆的相处情况吗?求助者:我结婚前,就对她很有意见了。那时我们准备结婚,他家有两套房子,一套80平米的老房子,我公婆住着,另一套是140平米的新房,刚装修好。本来我公公打算让我们住这套新房,可我婆婆非说他们老两口一辈子没住过大房子,非要住这套新房不可,最后我们就在那套老房子里结的婚。心理咨询师:因为这件事,您开始对婆婆有意见了?求助者:是啊!他们老两口都那么大岁数了,干嘛非要住大房子,让我这新媳妇住老房子,这不就是瞧不起我嘛!而且还有更过分的。结婚两年后我怀孕了,那时婆婆马上就要退休了,我心里想着婆婆正好退休后帮我带孩子。谁想到,婆婆明知道我怀孕了,居然在单位返聘,继续上班。您说,她这不是成心不想给我带孩子嘛,她也太不把我当回事了!心理咨询师:除了这两件事以外,还有其他的事情吗?求助者:有啊!今年孩子上幼儿园,我想让我婆婆每天早点下班,帮我接孩子,可她就是不肯,说是既然拿了单位的工资,就要认真上班。她连这点小事都不肯帮我!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生气,特烦,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天天和我爱人吵架,连工作都受到影响。您说我该怎么办?心理咨询师:听了您的叙述,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在结婚、住房和照顾孩子这些事上,您婆婆的表现让您觉得她瞧不起您,不把您当回事,这让您感到生气,甚至还为此影响了夫妻感情和工作,对吗?求助者:是啊,她一点都不肯帮我,她根本就没有把我当亲生女儿看待!心理咨询师:您希望您的婆婆对你,就像对亲生女儿那样?求助者:是啊!心理咨询师:那您肯没有像对自己亲生母亲那样,对待您的婆婆呢?求助者:……(沉默),好像也没有,我对自己的母亲要比对婆婆好得多。心理咨询师: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怎样,首先就应该对别人怎样。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期待别人能做到呢?求助者:那我不要求她把我当亲生女儿看了,但她至少也要做一个婆婆该做的呀。心理咨询师:一个婆婆应该做什么呢?求助者:帮忙带孩子,照顾孩子呗。心理咨询师:帮儿媳妇带孩子,是婆婆的法定义务吗?求助者:那倒不是,但很多当婆婆不都是这么做的嘛,她不愿意帮我,分明是瞧不起我。心理咨询师:您认识的女性中,有没有婆婆没帮着带孩子的呢?求助者:有啊。心理咨询师:那她们都觉得自己的婆婆瞧不起自己吗?求助者:那倒没有。心理咨询师:同样是婆婆没帮忙带孩子,因为什么其他人都能接受,而您却认为婆婆是瞧不起您呢?求助者:……(沉默)难道是我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是您对这件事的看法存在问题。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这段咨询最可能是发生在( )。
A、心理诊断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再教育阶段
A、心理诊断阶段
B.领悟阶段
C.修通阶段
D.再教育阶段
【单选题】吴某,女性,54岁,工人,小学文化,已婚。
求助者自述:睡眠差,全身不适伴发冷两个多月。
在两个月前,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出现头痛,头晕,睡眠差,没力气,手酸,胃口不好。去医院看,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以后这些不舒服更加厉害,吃过中药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家中不想做家务,烧饭洗衣等事情也很少做,一个月前大儿子感冒输液时出现了过敏反应,经过医生处理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但我还是常常担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心里很紧张,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家里人带我去医院看,吃了一些药。开始几天,我感觉情况好些,精神也比以前好,睡觉和胃口也有好转,但在一个礼拜后又感觉肚子里不舒服,具体哪里也讲不清楚,经常恶心,打嗝,嘴巴干,脸色发红,手心出汗,肌肉紧张,发冷,手抖,晚上睡不着,早上又醒得很早,每天只能睡2到3个小时,有时躺在床上觉得胸口发闷,气喘不过来,胃口不好,一顿只能吃半碗饭,手脚感到没力气,走路都要靠家人扶着。不舒服的位置经常变,有时候主要是肚子里不舒服,有时候又是胸闷心慌,怕自己的病厉害了,担心病好不起来,心情也不好,所以家里人劝我来这里做心理咨询。
家人反映:求助者两个月来关心自己的病情,很难专心地做完一件事情,无厌世言语,没有打人毁物等行为,无外跑行为。自己到很多地方看过病,这次是家人劝求助者来看的。每次出现不正常的表现时人是清楚的,没有神志不清。
咨询过程:明确了解求助者问题后经过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2个月的处理,求助者的问题消失,没有紧张不安,担心及心慌手抖的表现,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生活。
求助者的感觉异常表现特点为()。A.躯体内部不适,性质难以描述
B.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提高
C.对外界一般强度的感受性降低
D.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错误
求助者自述:睡眠差,全身不适伴发冷两个多月。
在两个月前,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出现头痛,头晕,睡眠差,没力气,手酸,胃口不好。去医院看,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以后这些不舒服更加厉害,吃过中药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家中不想做家务,烧饭洗衣等事情也很少做,一个月前大儿子感冒输液时出现了过敏反应,经过医生处理没有什么不良后果,但我还是常常担心儿子的身体健康,心里很紧张,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家里人带我去医院看,吃了一些药。开始几天,我感觉情况好些,精神也比以前好,睡觉和胃口也有好转,但在一个礼拜后又感觉肚子里不舒服,具体哪里也讲不清楚,经常恶心,打嗝,嘴巴干,脸色发红,手心出汗,肌肉紧张,发冷,手抖,晚上睡不着,早上又醒得很早,每天只能睡2到3个小时,有时躺在床上觉得胸口发闷,气喘不过来,胃口不好,一顿只能吃半碗饭,手脚感到没力气,走路都要靠家人扶着。不舒服的位置经常变,有时候主要是肚子里不舒服,有时候又是胸闷心慌,怕自己的病厉害了,担心病好不起来,心情也不好,所以家里人劝我来这里做心理咨询。
家人反映:求助者两个月来关心自己的病情,很难专心地做完一件事情,无厌世言语,没有打人毁物等行为,无外跑行为。自己到很多地方看过病,这次是家人劝求助者来看的。每次出现不正常的表现时人是清楚的,没有神志不清。
咨询过程:明确了解求助者问题后经过认知治疗,放松训练等方法2个月的处理,求助者的问题消失,没有紧张不安,担心及心慌手抖的表现,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生活。
求助者的感觉异常表现特点为()。A.躯体内部不适,性质难以描述
B.对外界一般强度刺激的感受性提高
C.对外界一般强度的感受性降低
D.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错误
【单选题】一般资料:男,27岁,智力正常。某大学应届毕业生,被某国内知名企业内定。求助者近半年来经常为一些事情无端的担心焦虑,于是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为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说吧,你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
求助者:我是国内知名企业的内定人员,其他的同学都很羡慕我,家人也为我高兴,认为现在应该很轻松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很紧张,更不要说轻松了。
心理咨询师: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你为什么会紧张呢
求助者:是啊,我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总是不安,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担心家人的身体是不是健康,会不会有什么灾难,担心自己的将来,而且看到一些画面和文字的时候也会特别的担心。
心理咨询师:让你担心的文字和图片都是什么样的呢
求助者:嗯……比如说“车祸”、“疾病”什么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再具体一点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这种担心已经有很多年了,每次我都极力地避开这些文字、图片。我从来就不敢和我的父母谈及这些事情,害怕他们会不理解我的想法,来批评我。有一次我和我的一个朋友讲了这样的想法,好友说:“这些没什么好害怕的,自己勇敢一点。”可我还是会害怕。
心理咨询师:那么你现在已经尽量避开这些东西了,还是会害怕。原来很喜欢看书的你,现在也没有任何的心情看书了。
求助者:是的,我现在一想到就会很难受,全身都不舒服,胃部很不舒服。还有,我现在每天都会失眠,一躺到床上就会胡思乱想,有时候会想: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又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而且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还会怀疑别人是不是在议论我。
心理咨询师:你已经感到难受了,而且会失眠,但还是会想这些事
求助者:我现在心情很不好,而且提不起精神来,感觉活着很无聊,常常会感觉压抑和痛苦,甚至想自杀。我现在很害怕一个人呆着,怕自己会失控。
心理咨询师: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你的心情太压抑、精神紧张造成的,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平时你对自己的要求
求助者:我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允许自己犯错误。我一直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我就是害怕浪费我自己的生命。
心理咨询师:那么你做到了吗
求助者:几乎做到了,我一直很出色,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不过……(停一会儿),大三的时候,因为生病我休学一学期,那段时间我过得很不好。
心理咨询师:嗯,过得不好,嗯……讲下去。
求助者:在我生病住院的时候见到一个患有绝症的女孩,通过谈话我知道她的父母不像别人说的那么关心她,我渐渐感觉到她内心的痛苦,就常常去陪伴她,让她开心……,她说我是第一个从心里关心她的人,可是她的病情很严重,最后离开了人世。(哭泣)
心理咨询师:对于她你感到很伤心和无助
求助者:是的,一个美丽的生命就这样枯萎了!后来我就觉得自己很渺小,还常常担心疾病、死亡……
在以后的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和问题后,为求助者建立焦虑等级量表,把他对于死亡的焦虑分为7级,配合放松训练和家庭作业,获得较好的效果。
若对该求助者进行SAS测验,其结果最有可能()。A.总粗分低于40分
B.标准分低于50分
C.标准分高于50分
D.无法判断
以下为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的一段谈话:
心理咨询师:说吧,你有什么事情要我帮忙。
求助者:我是国内知名企业的内定人员,其他的同学都很羡慕我,家人也为我高兴,认为现在应该很轻松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很紧张,更不要说轻松了。
心理咨询师:本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你为什么会紧张呢
求助者:是啊,我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总是不安,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担心家人的身体是不是健康,会不会有什么灾难,担心自己的将来,而且看到一些画面和文字的时候也会特别的担心。
心理咨询师:让你担心的文字和图片都是什么样的呢
求助者:嗯……比如说“车祸”、“疾病”什么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再具体一点说说是怎么回事吗
求助者:这种担心已经有很多年了,每次我都极力地避开这些文字、图片。我从来就不敢和我的父母谈及这些事情,害怕他们会不理解我的想法,来批评我。有一次我和我的一个朋友讲了这样的想法,好友说:“这些没什么好害怕的,自己勇敢一点。”可我还是会害怕。
心理咨询师:那么你现在已经尽量避开这些东西了,还是会害怕。原来很喜欢看书的你,现在也没有任何的心情看书了。
求助者:是的,我现在一想到就会很难受,全身都不舒服,胃部很不舒服。还有,我现在每天都会失眠,一躺到床上就会胡思乱想,有时候会想:人为什么要活着 我又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而且别人在说话的时候,我还会怀疑别人是不是在议论我。
心理咨询师:你已经感到难受了,而且会失眠,但还是会想这些事
求助者:我现在心情很不好,而且提不起精神来,感觉活着很无聊,常常会感觉压抑和痛苦,甚至想自杀。我现在很害怕一个人呆着,怕自己会失控。
心理咨询师: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你的心情太压抑、精神紧张造成的,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平时你对自己的要求
求助者:我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允许自己犯错误。我一直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我就是害怕浪费我自己的生命。
心理咨询师:那么你做到了吗
求助者:几乎做到了,我一直很出色,做任何事情都很顺利。不过……(停一会儿),大三的时候,因为生病我休学一学期,那段时间我过得很不好。
心理咨询师:嗯,过得不好,嗯……讲下去。
求助者:在我生病住院的时候见到一个患有绝症的女孩,通过谈话我知道她的父母不像别人说的那么关心她,我渐渐感觉到她内心的痛苦,就常常去陪伴她,让她开心……,她说我是第一个从心里关心她的人,可是她的病情很严重,最后离开了人世。(哭泣)
心理咨询师:对于她你感到很伤心和无助
求助者:是的,一个美丽的生命就这样枯萎了!后来我就觉得自己很渺小,还常常担心疾病、死亡……
在以后的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进一步了解相关资料和问题后,为求助者建立焦虑等级量表,把他对于死亡的焦虑分为7级,配合放松训练和家庭作业,获得较好的效果。
若对该求助者进行SAS测验,其结果最有可能()。A.总粗分低于40分
B.标准分低于50分
C.标准分高于50分
D.无法判断
【判断题】被动的同理就是来访者对咨询者情感、认知的体验过程。()
【单选题】合理的团体方案设计步骤是( )。
A.了解服务对象需要→确定团体的性质与目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
B.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团体的性质与目标→了解服务对象需要→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
C.了解服务对象需要→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
D.确定团体的性质与目标→了解服务对象需要→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
A.了解服务对象需要→确定团体的性质与目标→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
B.搜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团体的性质与目标→了解服务对象需要→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
C.了解服务对象需要→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
D.确定团体的性质与目标→了解服务对象需要→完成团体方案设计书→规划团体整体框架及流程
【单选题】被动包容式人际关系取向是( ):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A、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
B、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
C、对他人显得冷淡,负性情绪较重,但期待他人对自己亲密
D、期待他人吸纳自己,往往退缩、孤独
【多选题】行为疗法的基础理论包括( )。
A.应答条件反射
B.反馈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认知行为理论
A.应答条件反射
B.反馈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
D.认知行为理论
【单选题】游戏是幼儿的( )。
A.本能的表现
B.自我意识的表现
C.主导活动
D.人格特征的表现
A.本能的表现
B.自我意识的表现
C.主导活动
D.人格特征的表现
【多选题】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表达热情应注意把握的方面有( )。
A.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B.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C.对于没有意义的内容,咨询师可以不必认真,或者中断谈话
D.咨询结束后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A.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
B.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C.对于没有意义的内容,咨询师可以不必认真,或者中断谈话
D.咨询结束后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发布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